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行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3-22 1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 按要求依据教材填空。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_____
(2)《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所作的《骚》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表达的意思很深远,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2021-03-21更新 | 4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行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以下诗文中,没有谈及“变”与“不变”相对关系的是(     
A.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一一苏轼《前赤壁赋》
D.虽千变与万化,委一顺以贯之。一一白居易《无可奈何歌》
2021-03-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行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逻辑推断题,当代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绝大部分还没从建筑设计学校毕业就已经离开学校,开始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因此,有人认为建筑设计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并没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是
A.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建筑设计学校。
B.调查显示,建筑设计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要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C.知名建筑公司在招聘设计师时,很看重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D.建筑设计大师都承认,他们学习了建筑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是什么

陈望衡

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______________;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_______________,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____________。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⑤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4.第①段中加点词“显学”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填入第③段空缺处,正确一项是(     
①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
②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③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D.“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对于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起着影响作用。
7.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8.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谈谈对此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