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 高二 期中 2021-04-24 3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芭(léi)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并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基本动作有腰、踮脚、踢腿、扬腿、旋(zhuǎn)等,开、绷、直芭蕾三因素,具有收缩纤维的功能。
B.审丑有一定历史性。这种“丑”是丑到了“骨(suǐ)里”。打着土味、原生态、真实场景的(huǎng)子,却裹胁着网民对土味的渴望汲取,把网民带到丑的阴沟里。
C.病毒面前,是部署周密的应急大作战,是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是团结互助的全民大动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liàng),一曲生命的赞歌在人们心中(yíng)回。
D.风吹进枪口,发出嘘嘘的声响,风(lǐn)冽地迎面刮来,有时还夹着干燥的雪珠。整整一天我在缈无人烟的荒野上踯(zhú)……直到夕阳西堕,我才策马回庄园去。
2021-04-21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顾场合“高”谈“阔”论,常常成了国人侧目的“标签”。【甲】比如,在电梯里、地铁上旁若无人、声音洪亮地打手机,将私人谈话变成了公开“直播”;餐厅、茶室或旅游景点不顾他人感受、极具穿透性地喝五吆六;甚至于公共场所一言不合便互吵互喷,大吵大闹……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场景。

追根溯源,源远流长的农耕社会,让我们鲜有公共空间意识。【乙】在田间地头,山村旷野,大声呼喊传递信息自然很正常,对农民兄弟来说,这无关素质或道德,更无伤大雅。而且,在中国,城镇化以骐骥一跃的速度来得猝不及防,通过自我约束尊重公共空间意识的建立,却是一个需要培养的过程。在城市,在公共场所说话声调的高低,就标志着文明与教养的高与低。

【丙】这一次的新肺疫情,让我们突然直观地看到了大嗓门会直接“喷”出更多更远的飞沫——不文明的举止,让病毒有了可趁之机,甚至能夺人性命。触目惊心,代价惨重,这或是一次文明洗礼的开端,一次文明习惯迅速养成的契机。而这,是健康的需要,更是文明的体现。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侧目B.追根溯源C.而且D.触目惊心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21-04-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子阅读与网上书店自从兴起以来,实体书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入驻外卖平台卖书,还是借助网络直播“带货”,种种探索与努力,为实体书店创造了更多机会。
B.黄河科技学院一些别出心裁的考题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试题有创意,能激发学生想象力;质疑者则担忧这样的考题是否太天马行空,没法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
C.在专题研讨交流阶段,市妇联机关支部全体在职党员围绕以“攻坚克难转作风,狠抓落实争先锋”为主题,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了热烈地讨论。
D.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美国杂志显示,中国打破了病毒传播链,避免了数十万人感染。
2021-04-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纯文学之所以是纯文学,___________ ,作家用一颗热爱文学的心写作,出版人用一颗推崇文学的心出版,读者用一颗崇拜文学的心阅读。在过去几十年,_________,这缔造了纯文学一直风行。到近些年,纯文学有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变化,功能更多地体现于眷恋与回望,我并不觉得这是纯文学的堕落。时代在变,纯文学所能承载的价值也在变。时评文接过了纯文学针砭时弊的枪,网络文学则抢夺了纯文学的消费特性。在电子时代,纯文学更像是一个家园,用适当高度的围墙,___________,让文学终归回归于文学,让作者与读者共同拥有一片躲避世俗喧嚣的心灵场所。

2021-04-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简单来说,CRISPR就是一把分子剪刀,能够剪断DNA分子。CRISPR本是大多数细菌及古细菌中的一种获得性免疫方式,它是细菌及古细菌在进化过程中和病毒不断斗争而产生的免疫武器。

病毒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细菌及古细菌中,利用后者的细胞工具为自己的基因复制服务,而细菌及古细菌则进化出CRISPR系统,利用这把分子剪刀把入侵的病毒DNA减掉,实现自我保护。近年来,科学家发现CRISPR可用来对DNA进行编辑。这种技术的影响极其深远,从改变老鼠皮毛的颜色到设计不传播疟疾的蚊子和抗虫害作物,再到修正镰状细胞性贫血等各类遗传疾病等等。该技术具有非常精准、廉价、易于使用,并且效果非常强大的特点。随着相关研究的展开和深入,CRISPR开始在科学研究中大放异彩。

(摘自赵亮《编辑基因治眼病》)

材料二:

《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只是选取当年对科学界产生最大影响力的人物,并不一定是正面形象。2017年的榜单中就出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环保署署长斯科特·普鲁特(Scott Pruitt)的名字。这名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入职后瓦解了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环保遗产。今年则由“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主角、南科大副教授贺建奎担任。

贺建奎在11月宣布两名经CRISPR编辑基因的双胞胎女婴降生,尽管现代辅助生育技术足以让患有艾滋病的父亲生出健康的孩子,贺建奎依然决意用编辑胚胎基因的方法来试图达到免疫艾滋病的目的。外界普遍担忧,两个孩子的一生将被未知的健康风险笼罩。打开基因编辑伦理的“潘多拉魔盒”更令国际科学界争议沸腾。

(摘自“澎湃新闻网”)

材料三:

当地时间11月28日,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发布声明称:这项研究表明贺博士及其团队有悖国际伦理规范。

该研究很大程度上为秘密执行,抑制婴儿CCR5基因的医学必要性没有说服力,知情同意过程非常值得怀疑,对脱靶效应没有充分探究。非常不幸的是,这项技术第一次应用于人类生殖细胞系的方式如此不负责任。

需要建立国际共识对此进行约束,否则,有可能出现大量考虑不周且有违伦理的研究项目充斥的风险。如果这样重大的灾难事件继续在科学界蔓延,那么这种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巨大潜力的技术将会被公愤和厌恶所掩盖。

为避免产生任何疑问,NIH再次重申,不支持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技术。

(来源: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官网)

材料四:

现在,由于CRISPR这一革命性基因编辑方法的出现,我们可以直接编辑细胞的主要基因组。从理论性讲,CRISPR可以用来清除数百种突变,使我们免受心脏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折磨,极大地改善后代的健康状况。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从基因上改善我们的后代是不道德的。英国牛津大学的伦理学家朱利安·萨维勒斯库表示:“这是一种道德上的要求。如果一个孩子因为父母拒绝药物或手术治疗而失聪,我们会感到震惊。”萨维勒斯库认为,当基因编辑可以安全实施时,拒绝该技术也是错误的。

有些人对此持有异议。在最近的一场辩论中,患有一种罕见侏儒症的女演员基纳·斯坦雷伊说,基因编辑可能是在“清除”某种类型的人。“我们并没有战胜疾病,也没有治愈它。”

(摘自张红、程建家《科学的十大道德困境》)

7.下列对材料中“CRISPR”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CRISPR是细菌及古细菌在进化过程中和病毒不断斗争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免疫方式。
B.病毒利用自己的细胞工具为基因复制服务,同时细菌及古细菌进化出了CRISPR系统。
C.凭借精准、廉价、易于使用及效果强大的特点,CRISPR开始在科学研究中大放异彩。
D.CRISPR已可以直接编辑人类细胞的主要基因组,其研究已不再单纯停留在理论阶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最初利用CRISPR把入侵的病毒DNA减掉,近年来,发现其可用于基因编辑这有助于人类各类遗传病的治疗。
B.贺建奎因为成功利用CRISPR对双胞胎婴儿胚胎基因进行编辑的历史性贡献而被《自然》杂志评为2018年年度十大人物。
C.基于贺建奎及其团队的研究不符合国际伦理规范,NIH发布声明无条件谴责这一行为,并再次声明不支持基因编辑技术。
D.朱利安·萨维勒斯认为如果不从基因上改善我们的后代是不道德的,同时他还认为人们拒绝基因编辑技术也是不正确的。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不赞同当前对人类实施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好嘴杨巴

冯骥才

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把这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干得远近闻名。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白精明,人称杨八。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亲无故,不过他俩的爹都姓杨罢了。杨八本名杨巴,由于“巴”与“八”音同,杨巴的年岁长相又比杨七小,人们便错把他当成杨七的兄弟。不过要说他俩的配合,好比左右手,又非亲兄弟可比。杨七手艺高,只管闷头制作;杨巴口才好,专管外场照应,虽然里里外外只这两人,既是老板又是伙计,闹得却比大买卖还红火。

杨七的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

一般茶汤是把秫米面沏好后,捏一撮芝麻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愈喝愈没味儿。杨七自有高招,他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洒一次芝麻。这样一直喝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

他另一手绝活是,芝麻不用整粒的,而是先使铁锅炒过,再拿擀面杖压碎。压碎了,里面的香味才能出来。芝麻必得炒得焦黄不糊,不黄不香,太糊便苦;压碎的芝麻粒还得粗细正好,太粗费嚼,太细也就没嚼头了。这手活儿别人明知道也学不来。手艺人的能耐全在手上,此中道理跟写字画画差不多。

可是,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

那次,李鸿章来天津,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兴?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琢磨三天,难下决断,幸亏知府大人原是地面上走街串巷的人物,嘛都吃过,便举荐出“杨家茶汤”;茶汤粘软香甜,好吃无险,众官员一齐称好,这便是杨巴发迹的缘由了。

这日下晌,李中堂听过本地小曲莲花落子,饶有兴味,满心欢喜,撒泡热尿,身爽腹空,要吃点心。知府大人忙叫“杨七杨八”献上茶汤。今儿,两人自打到这世上来,头次里外全新,青裤青褂,白巾白袜,一双手拿碱面洗得赛脱层皮那样干净。他俩双双将茶汤捧到李中堂面前的桌上,然后一并退后五步,垂手而立,说是听候吩咐,实是请好请赏。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

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明白。他眨眨眼,立时猜到中堂大人以前没喝过茶汤,不知道洒在浮头的碎芝麻是嘛东西,一准当成不小心掉上去的脏土,要不哪会有这大的火气?可这样,难题就来了——

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

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李中堂这才明白,刚才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麻。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情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这卖茶汤的小子更是机敏过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做脏土,而三两句话,既叫自己明白,又给自己面子。这聪明在眼前的府县道台中间是绝没有的,于是对杨巴心生喜欢,便说:

“不知者当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他也顺坡下了),但你的茶汤名满津门,也该嘉奖!来人呀,赏银一百两!”

这一来,叫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杨巴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叩头谢恩,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自此,杨巴在天津城威名大震。那“杨家茶汤”也被人们改称做“杨巴茶汤”了。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10.请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1.本文情节曲折有致,简要分析其作用。
12.本文标题“好嘴杨巴”,但文中他只说了一句话。请结合当时的情境简析杨巴“好嘴”的表现。
13.联系全文,请分析小说结尾的深层意蕴。
2021-04-2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取士下

(明)黄宗羲

古之取士也宽,其用士也严;今之取士也严,其用士也宽。古者乡举里选,士之有贤能者,不患于不知。降而唐宋,其为科目不一,士不得于此,尚可转而从事于彼,是其取之之宽也。《王制》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马曰进士;司马论进士之贤者,以告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一人之身,未入仕之先,凡经四转;已入仕之后,凡经三转,总七转,始与之禄。唐之士,及第者未便解褐,入仕吏部,又复试之。韩退之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也。宋虽登第入仕,然亦止是簿尉令录,榜首才得丞判,是其用之严也。宽于取则无枉才,严于用则少幸进。

今也不然。其所以士者,止有科举之一途,虽使古豪杰之士若屈原、司马迁、相如、董仲舒、杨雄之徒,舍是亦无由而进取之,不谓严乎哉!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身不复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宽也严于取,则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多矣;宽于用,此在位者多不得其人也。

流俗之人,徒见夫二百年以来之功名气节,一二出于其中,遂以为科目已善,不必他求。不知科目之内,既聚此百千万人,不应功名气节之士独不得入,则是功名气节之士之得科目,非科目之得功名气节之士也。假使士子探筹,第其长短取之,行之数百年,则功名气节之士亦自有出于探筹之中者,宁可谓探筹为取士之善法耶?究竟功名气节人物,不及汉唐远甚,徒使庸妄之辈充塞天下。岂天之不生才哉?则取之之法非也。吾故取士之法,有科举,有荐举,有太学,有任子,有郡邑佐,有辟召,有绝学,有上书,而用之之严附见焉。


【注释】①解褐:脱去布衣。谓出仕为官。②探筹:犹抽签。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不得于此                      与:得到重用
B.其所以士者                      程:衡量,考核
C.舍是亦无由而进取之            无由:没有缘由
D.吾故取士之法                  宽:让……宽松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告王而定其论                 不拘于时,学
B.始与之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C.是其用之严也                         不知东方既白
D.第其长短取之                         渔父莞尔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就把古今取士与用士之法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指出严于取士、宽于用士的做法于国家、于士人都是大有弊害的。
B.作者认为,唐、宋时代取士的科目多种多样,取士之法宽松,所以士人入仕的路径比较多,而且一旦科举及第就能入仕,脱离平民身份。
C.作者用抽签之法类比论证,行之数百年,总会有功名气节之士被抽中,所以不能以为科举能得到有功名气节之士就认为科考之法臻于完备。
D.尽管科举制度弊端丛生,但在封建专制制度还没有消亡时,科举制度还有它存在的合理性。黄宗羲不可能提出废除科举制度的主张,只能想方设法去改良它。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身不复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宽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2)严于取,则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多矣;宽于用,此在位者多不得其人也。
2021-04-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宋)张耒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注释】①庾肠:南朝庾信初仕梁,使西魏被留北方,作《哀江南赋》以述思乡之苦。后泛指愁肠。②潘鬓:即潘岳的斑鬓。这里词人以“潘鬓”自喻身心渐衰之貌。③谩:不经意。④传说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递信息,后常指传信的使者。
19.上片中最常见的古诗词空间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
20.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做简要赏析。
2021-04-21更新 | 5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孔子家语•在厄》)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21.请写出出自上述材料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2.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孔子的忧乐观。
2021-04-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①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②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③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__,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021-04-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是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要求】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

2021-04-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著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音  字形选择题
2-30.65一般词语  关联词语  标点符号选择题组
4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搭配不当  结构混乱选择题
5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60.65流程图/结构图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7-90.4新闻、通讯、访谈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10-130.4冯骥才(1942-)  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品味语言艺术文学类-单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14-180.4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文言实词
四、古代诗歌阅读
19-200.4羁旅思乡  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五、名著阅读
21-220.65《论语》  概括中心意思
六、名篇名句默写
23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七、作文
240.65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