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 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一模 2021-05-24 3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辙晚年卜居颍昌 ,作为元祐旧党独自生存于党禁环境之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但又并未真正远离朝政。在矛盾心境中,苏辙愈加体悟颜子的处世观念,追求孔颜之乐,追求内心真正的自适与自足,将生命的价值建立在对无假于外的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中。

苏辙于少年读书时便对颜子箪食瓢饮之乐有所思索,但涉世尚浅,不能理解颜子以贫苦为乐的缘由。元丰年间坐苏轼乌台诗案谪居筠州,对此有了进一步领悟:颜子并非主动追求以贫贱为乐,而是内心之乐使自己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安然自适,这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相通。因内心自足,故不以简朴的生活为忧,而乐在其中,超越人生之有限。苏辙将这种境界表述为无假于外:盖古之君子不用于世,必寄于物以自遣。阮籍以酒,嵇康以琴,阮无酒,嵇无琴,则其食草木而友麋鹿有不安者矣。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于陋巷,无假于外而不改其乐,此孔子所以叹其不可及也。

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追求,与他的卜居心境关联密切。苏辙曾官至尚书右丞,元祐期间,他的政见朝廷多有采纳,政绩突出,可以说,政治生活是他一生的重心。而至晚年,作为元祐党人,苏辙言:盖予之遭遇者再,皆古人所希有,然其间与世俗相从,事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少年喜文章,中年慕功名。自从落江湖,一意事养生。’在他七十三岁所作《管幼安画赞并引》中,苏辙赞赏功业不加于人的管幼安处乱而能全”“知时,认为这样的人是天之逸民

因此,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思索与体悟实际是卜居心境中的一种调适方式。在《论语拾遗》中,苏辙对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一则进行阐释:其他学生或日往或月往,唯有颜子能够做到三月不违仁,虽未至于终身不违仁,若颜子无死,必能达至终身不违仁的境界;既以仁为家,所以欲仁而仁斯至,寓居于仁,自然无假于外。苏辙追求的精神境界正是如此。这即是苏辙晚年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建构人生价值的方式。

此外,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追求形诸人格,见诸文章,便有与之相符的独特文风。苏辙晚年文风渐趋平淡,弱化了形式之雕琢,正是因为他追求人格修养,注重内在的自足之乐,以文章之精神为先。正如苏轼所言,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融七彩于一白的文风是苏辙心灵自足状态与豪华落尽见真醇的人生审美境界的体现。

(摘编自杨一泓《苏辙晚年卜居心境与价值追求》)

材料二 文章紧扣快哉二字,描写 了自然形胜之快哉,渔夫樵父之快哉,流风遗迹之快哉。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来自外部的诱惑或刺激,而不是求诸内在心灵的感触,因此只能称快世俗。在苏辙看来,超越世俗、值得珍视、得以永久的快哉,应来自人的内在意趣。快哉一词源于战国宋玉的《风赋》。据说楚国大夫宋玉等人,随从顷襄王游宫中苑囿兰台,清风吹来,顷襄王敞开衣襟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话音刚落,宋玉就旁敲侧击道: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苏辙在文中记叙了宋玉的《风赋》,并重新解读加以引申。他认为,宋玉借风为喻,想要说明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人生的不快,源于遭际的不遇,所以宋玉将区分为大王之雄风庶民之雌风原本是客观的存在,无所谓贫富、贵贱,但人们因境遇不同,对的主观感受不同,做出了不同评价。

否定了宋玉不遇不快的说法后,苏辙进而申说全文的主旨: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这两句话借用假设语句来表达因果关系。读书人之所以能做到何适而非快,是因为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之所以能做到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是因为其中”“自得。苏辙深明自得”“坦然”“快哉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做到何适而非快,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中已然自得

因此,在文中,苏辙视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的张梦得不因穷达而患得患失为自得,视其自放山水之间坦然,视其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自适。正因如此,张梦得才有了充溢身心的快哉!张梦得的这种精神状态,犹如苏轼在黄州,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所以苏轼以快哉命名此亭;亦犹如苏辙在筠州,因为他知道: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功名利禄、得丧穷通,使生命得以自由释放,在自然与社会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在追求人格、道德完善的同时,获得一种情感的满足和美的愉悦。在现代社会里,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所昭示的这种自得精神,对我们应该还有丰富的启发意义。

(摘编自郭英德《快哉源于自得读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随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对孔颜之乐的感悟随年龄增长、地位变化、人生阅历而逐步加深。
B.苏辙晚年赞美管幼安审时度势,知天命以自全,说明苏辙已由儒转道。
C.苏辙否定宋玉和张梦得,不认可其因境遇顺逆而影响内心自得的态度。
D.苏辙认为“自得”“坦然”“快哉”三者互为因果关系,而“自得”是本。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阮籍、嵇康都没达到孔颜之乐的境界,因为他们需要借助酒和琴等外物自遣。
B.苏辙晚年探求孔颜之乐,是他在特殊环境中调适心灵、构建人生价值的方式。
C.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重新解读宋玉的《风赋》,指出自得是坦然之本。
D.在苏辙看来,弱化对形式的雕琢,追求文风平淡,才是文章创作的最高水平。
3.下列各项,最符合材料一“孔颜之乐”内涵的一项是(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B.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醉翁亭记》
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4.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记”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概括《黄州快哉亭记》一文的内容。
5.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花果

孙犁

①我读高中时,有一门课程是生物学精义,原著作者是日本人,忘记了名字,译者汤尔和,民国初年是很有名的人物。讲师还是在初中时教我们博物的张老师,河南巩县人,我对他印象很好。

②这本书很厚,商务印书馆出版,布面精装,很长时间才学完了。我每次考试,分数不少,但现在除去记得一个门得耳定律,其余内容,完全忘记了。

③我还记得,讲到无花果时,张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一次校园。校园也是新建立起来的,地方很小,占了操场的一角,雇了一个工人。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印象中,这所中学,从校长、训育主任、庶务员到这个校园管理工人,表情都非常严肃,脸总是板得很紧,问一句,说一句,从来没有一丝笑容。在校园中,我们轮流着看了无花果和含羞草,张老师热心地在一旁讲解着。但是,无花果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深,还不如含羞草。后来也很少再见到这种植物。

④四十三岁时,我病了,1958年春季,到青岛休养。青岛花木很多,正阳关路的紫薇,紫荆关路的木槿,尤为壮观,但我无心观赏。经过夏天洗海水浴,吹海风,我的病轻了一些,到了秋末冬初,才细心观察了一下病房小院的景色。这原是什么阔人的别墅,一座三层的小楼,楼下是小花园。花园无人收拾,花卉与野草同生。东墙下面,有几株很大的无花果,也因为无人修剪,枝杈倾斜在地上。

⑤天气渐渐凉了,有些为了来避暑的轻病号都走了,小楼就剩我一个人。有一个护理员照料这里的卫生。她是山东蓬莱县人,刚离家不久,还带有乡村姑娘的朴实羞怯味道。虽然不管楼房以外的卫生,却把小花园看做她的管理范围,或者说是她的经济特区。花,她可以随便摘了送人,现在又把无花果的果实,都摘下来,放在楼下一间小房里。

⑥我因为有病,不思饮食,平日有了水果,都是请她吃。有一天,她捧了一把无花果,送到我的房间,放在桌子上说:我也请你吃水果!

⑦我说:你知道,我不爱吃水果。

⑧她说:这水果不同一般,能治百病,比崔大夫给你开的药还有效!

⑨我笑了笑说:我不相信,没听说无花果可以治神经衰弱。

⑩她说:到这里来的人,都说是神经衰弱。表面看来,又不像有病。究竟什么是神经衰弱?为什么我就不神经衰弱?

⑪我说:因为你不神经衰弱,所以也没法和你说清楚(后来我还是跟她详细说了症状)。

⑫她听了,笑了起来,说:那样,无花果治不了你的病。不过,它还可以开胃口、补肚子。你也别不给我面子,好歹吃一个。

⑬她说着从桌子上捡了一个熟透了的深紫色的无花果,给我递过来。正当我伸手去接的时候,她又说:

要不,我们分吃一个吧。你先尝尝,我不是骗你,更不会害你。

⑮她把果子轻轻掰开,把一半送进我的口中,然后把另一半放进自己的嘴内。这时,我突然看到她那皓齿红唇,嫣然一笑。

⑯这种果子,面面的,有些甜味,有些涩味,又有些辣味。

⑰吃了这半个无花果,最初几天,精神几天。不久,我又感到,这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我把这一段心路历程写了下来,放在家中抽屉里,不久就文化大革命,造反派把这些东西抄了去,还派专人到青岛去调查,当然大失所望。

文化大革命,同院的人,把我养的好花都端了去。他们花没养活,有些好的瓷盆也都给打碎了。这些年,社会秩序不好,经常有人进院偷花,我就不再花钱买花。有时自己种些草花,有时向邻居要些芽子栽种。后邻刘家有一棵大无花果。在天津,这种花并不名贵,市民家里,常常有之。我向他要了一小盆,活了,但冬天又冻死了。后来又插了一棵,有了经验,放在有炉火的屋里,现在已经长得像棵树了。它无甚可爱,只是春天初叶早,很鲜很嫩,逗人喜欢。放在屋门口,我每天晒太阳的地方,与我为伴。家里人说,叶子有些怪气味,劝我把它移开些。我说算了吧,不妨事的。

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老伴去世,我很孤独寂寞,曾按照知道的地址,给那位蓬莱县的女同志写过一封信,没有得到回信。在那种时候,人家怎么会回信呢?算来,她现在(指1987年)也该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⑳芸斋主人曰:植物之华而不实者,盖居十之七。而有花又能结果实者,不过十之三,人类实赖以存活。至于无花果,则植物之特异者耳,故只为植物学者重,并略被观赏焉。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从学生时代初见“无花果”写起,不疾不徐,既写出了作者对当年学校生活淡淡的回忆,也为后文做铺垫。
B.本文由无花果说到人,全篇文章的语言呈现出清新生动而又典雅的特色,引人反思,而又回味无穷。
C.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细节等描写,展现了护理员朴实体贴、热情开朗而又天真可爱的性格特点。
D.这篇回忆性文章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在追忆自己生命中与“无花果”有关的人与事,其实是状物写人、借物抒怀。
7.下列与文本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生物学精义的内容很多都忘记了,这与鲁迅《呐喊》自序的开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这样都便于作者自由抒发情感,让文章行文通顺,娓娓道来,给读者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
C.巴金的《小狗包弟》以一条小狗的命运侧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时代的某些特点,并借此反思自己和社会,本文同样意在于此。
D.“芸斋主人曰”可能是仿照《史记》“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的写法,内容上属于前文叙事的小结和引申。
8.除开头和结尾外,文中还有两处写到了无花果,请结合文本,分别阐述这两处“无花果”的象征意义。
9.孙犁是当代深情关注人性美、发现人性美、书写人性美的作家之一,本文中表现出了“我”的哪些人性之美?又是如何得以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延孙,伊川人也。祖伯扶,魏太和末,从征悬瓠有功,为汝南郡守。父长寿,性雄豪,有武艺。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伊川左右,寇盗为之稍息。永安之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魏帝藉其力用,因而抚之。乃授持节、大都督,转镇张白坞。后为河北郡守,转河内郡守。所历之处,咸以猛烈闻。讨捕诸贼,频有功。授卫大将军、北华州刺史,赐爵清河郡公。及魏孝武西迁,长寿率励义士拒东魏。孝武嘉之,复授颍川郡守,迁广州刺史。东魏遣行台侯景率兵攻之,长寿众少,城陷,遂遇害。大统元年,追赠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延孙亦雄武,有将帅才略。少从长寿征讨,以勇敢闻。初为直阁将军。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表延孙为都督。肃清鸦路,颇有功力焉。及长寿被害,延孙乃还,收集其父之众。

自魏孝武西迁之后,朝士流亡。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颍川王斌之、安昌王子均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并百官等携持妻子来投延孙者,延孙即率众卫送,并赠以珍玩,咸达关中。齐神武深患之,遣行台慕容绍宗等数道攻之。延孙奖励所部出战,遂大破之,临阵斩其扬州刺史薛喜。于是义军更振。乃授延孙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延孙既荷重委,每以克清伊、洛为己任。频以少击众,威振敌境。

大统四年,为其长史杨伯兰所害。

(选自《周书·列传第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
B.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
C.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
D.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指官名,晋朝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
B.刺史,又称刺使。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
C.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行台”在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
D.大统,西魏文帝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个年号。“大统四年”即公元538年,用干支纪年法推算,这一年是辛丑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延孙雄武伟略,以勇闻名。延孙雄武有将帅才略,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时,上表推荐他为都督。
B.李延孙抚恤朝士,恩威并施。朝廷官吏携带儿女来投奔的,他都率兵护送,使他们全部抵达关中。
C.李延孙祖孙三代,频立战功。祖父征讨悬瓠有功,父亲征讨盗贼时屡立战功,他自己也常以少击众。
D.李延孙蒙受重任,尽职尽责。他身兼数职,常常把征服平定伊水、洛水地区当做自己应尽的责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
(2)永安之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
14.选文前半部分介绍李延孙的父亲,有什么作用?
2021-05-19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 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

黄庭坚

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帝阍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


[注]①帝阍:指天帝宫门或守门人,又指帝都宫门。②舛差:指差误、差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氏与作者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体现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
B.颔联通过“帝阍悠邈”“虎穴深沈”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笔意纵横的风格。
C.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用“史笔”和“江花”来代指杜甫的诗歌,使得语言更具形象性。
D.诗人认为要想在诗歌学习上升堂人室,还需要开拓视野,只是研读杜甫的诗歌是远远不够的。
16.作者就盖郎中学习杜诗提出了哪些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1-05-19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 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