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5月自主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三模 2021-05-28 3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被赋予了司南功能,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中国人对北斗有着熟悉而亲切的认知。如今,仰望星空,由数十颗人造卫星组成的新的北斗“星座”更加璀璨。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北斗是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干出来的,是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拼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共同托举起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凝结着无数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展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精度”,刷新了科技强国的“中国速度”,彰显了开放包容的“中国气度”。

为他人“导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中国航天起步晚、底子薄,独立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从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绘下“三步走”发展蓝图,到在卫星导航频段逾期的最后时刻完成首次卫星发射、拿到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再到两年多时间18箭30星的高密度发射、完成全球组网,中国航天人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破解星载原子钟、北斗国产芯片、星间链路等“不可能”,经历16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和世界级难题的攻克、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的突破,闪耀着“混合式”星座、短报文通信等独有的中国智慧火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蹚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创新超越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由我国建成的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中国的北斗是一流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持续深化,可以让全球用户享受到多系统并用带来的好处。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北斗作为国家名片的形象持续深入人心。中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之后却主动向全世界开放。这种开放融合的胸怀和理念,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将进一步锤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能力。这一完全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来之不易,体现了中国北斗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诚意和决心。

进入全球服务的新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着广阔前景,也面临全新挑战。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走向全球的中国北斗大有可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8月1日)

材料二:

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耗时20多年、举全国之力构建的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民生多个层面,催生经济效益、产业发展、社会效应、国际公共服务产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

在收官之战完成时,《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环球时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发射有哪些意义?

杨长风:本次发射是收官之作,意味着中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全部实现。按照“三步走”计划,2000年,我国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为我国用户提供服务;2012年底,我国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服务;2017年11月,北斗三号首组双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时代。北斗三号系统完成组网,圆梦全球,“中国的北斗”真正成为“世界的北斗”,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

环球时报:

杨长风:本次发射成功,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这次的意义不同一般,又是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完成的,工程全线既要保证任务完成,又要抓好疫情防控,取得成功非常不易,令人激动。这个复杂大系统、大工程的研制与建设是发挥全国的优势、举全国之力完成的,北斗三号18次发射任务接连成功非常不容易。两年半时间里,北斗工程七大系统、400多家参研参建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核心元器件百分之百自主可控,这都是由这些科研人员和单位来完成的。

环球时报:

杨长风: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全球提供多种“中国方案”。最大的“中国方案”就是通导融合一体,北斗系统不仅具有被动式定位方式,还有着主动式定位手段,有这个能力就能实现“我知道我在哪,你在哪,双方可以进行信息互换”。第二个“中国方案”就是星间链路,也就是卫星之间、星地之间可以互联互通,这种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建全球系统但不用全球布设地面站。有了星间链路,导航的精度进一步提高。第三个“中国方案”就是多种定位功能集于一身,实现了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甚至静态的毫米级精度。第四个“中国方案”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混合轨道设计。目前,一些相关国家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比如美国今后也准备发射高轨导航卫星,印度、日本目前搞的区域系统与中国的区域系统发展模式类似。中国通过成功实践先走出一条技术发展道路,为其他国家发展相关卫星导航系统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摘编自《环球时报新媒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七星的指向、分季、标时等司南功能在北斗系统的应用,让我们对北斗卫星航天系统感到熟悉而亲切。
B.从开始构想到最终完成,中国北斗系统蹚出的独立自主、创新超越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闪耀着中国智慧的火花。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开放融合的胸怀和理念,给全球用户带来便捷,体现了中国北斗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诚意和决心。
D.北斗系统具有被动式定位方式和主动式定位手段,在定位时能够使双方实现“信息互换”,做到通导融合一体。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建成的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实现了技术百分之百自主可控,得力于参研参建单位、科技人员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举国体制。
C.“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全球提供多种“中国方案”,为其他国家发展相关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影响了美日的发展方向。
D.两则材料都提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之不易,离不开航天人克难攻坚、迎难而上、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奋斗精神。
3.下列各项的表述,不能体现材料一新闻文体特征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引用“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丰富了材料内容,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三段列举一系列精准的数据,让读者感受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过程中的艰难,展示了航天人取得的骄人成就。
C.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及时对此进行了报道。
D.材料一客观陈述了中国航天在起步晚、底子薄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建成了开放兼容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5.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成功的原因。
2021-05-2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5月自主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青岛与山大

老舍

北中国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风与黄河的水得到色彩与情调:荒、燥、寒、旷、灰黄,在这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黄色地图的边儿上。在这里,可以遇见真的雾,轻轻地在花林中流转,愁人的雾笛仿佛像一种特有的鹃声。在这里,北方的狂风还可以袭入,激起的却是浪花;南风一到,就要下些小雨了。在这里,春来得很迟,别处已是端阳,这里刚好成为锦绣的乐园,到处都是春花。这里的夏天根本用不着说,因为青岛与避暑永远是相联的。其实呢,秋天更好:有北方的晴爽,而不显着干燥,因为北方的天气在这里被海给软化了;同时,海上的湿气又被凉风吹散,结果是天与海一样的蓝,湿与燥都不走极端;虽然大雁还是按时候向南飞,可是此地到菊花时节依然是很暖和的。在海边的微风里,看高远深碧的天上飞着雁字,真能使人暂时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赞美青岛吧。冬天可实在不能令人满意,有相当的冷,也有不小的风。但是,这里的房屋不像北平的那样以纸糊窗,街道上也没有尘土,于是冷与风的厉害就减少了一些。再说呢,夏季的青岛是中外有钱有闲的人们的娱乐场所,因为他们与她们都是来享福取乐,所以不惜把壮丽的山海弄成烟酒香粉的世界。到了冬天,他们与她们都另寻出路,把山海自然之美交给我们久住青岛的人。雪天,我们可以到栈桥去望那美若白莲的远岛;风天,我们可以在夜里听着寒浪的击荡。就是不风不雪,街上的行人也不甚多,到处呈现着严肃的气象,我们也可以吐一口气,说:这是山海的真面目。

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它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山大虽然成立了不多年,但是它既在青岛,就不能不带些青岛味儿。这也就是常常引起人家误解的地方。一般地说,人们大概会这样想:山大立在青岛恐怕不大合适吧?舞场、咖啡馆、电影院、浴场……在花花世界里能安心读书吗?这种因爱护而担忧的猜想,正是我们所愿解答的。在前面,我们叙述了青岛的四时:青岛之有夏,正如青岛之有冬;可是一般人似乎只知其夏,不知其冬,猜测多半由此而来。说真的,山大所表现的精神是青岛的冬。是呀,青岛忙的时候也是山大忙的时候,学会咧,参观团咧,讲习会咧,有时候同时借用山大做会场或宿舍,热忙非常。但这总是在夏天,夏天我们也放假呀。当我们上课的期间,自秋至冬,自冬至初夏,青岛差不多老是静寂的。春山上的野花,秋海上的晴霞,是我们的,避暑的人们大概连想也没想到过。至于冬日寒风恶月里的寂苦,或者也只有我们的读书声与足球场上的欢笑可与相抗;稍微贪点热闹的人恐怕连一个星期也住不下去。我常说,能在青岛住过一冬的,就有修仙的资格。我们的学生在这里一住就是四冬啊!他们不会在毕业时候都成为神仙——大概也没人这样期望他们——可是他们的静肃态度已经养成了。

一个没到过山大的人,也许容易想到,青岛既是富有洋味的地方,当然山大的学生也得洋服啷当的,像些华侨子弟似的。根本没有这一回事。山大的校舍是昔年的德国兵营,虽然在改作学校之后,院中铺满短草,道旁也种上了玫瑰,可是它总脱不了营房的严肃气象。学校的后面左面都是小山,挺立着一些青松,我们每天早晨一抬头就看见山石与松林之美,但不是柔媚的那一种。学校里我们设若打扮得怪漂亮的,即使没人多看两眼,也觉得仿佛有些不得劲儿。整个的严肃空气不许我们漂亮,到学校外去,依然用不着修饰。六七月之间,此处固然是万紫千红,士女如云,好一片摩登景象了。可是过了暑期,海边上连个人影也没有;我们大概用不着花花绿绿地去请白鸥与远帆来看吧?因此,山大虽在青岛,而很少洋味儿,制服以外,蓝布大衫是第二制服。就是在六七月最热闹的时候,我们还是如此,因为朴素成了风气,蓝布大衫一穿大有“众人摩登我独古”的气概。

还有呢,不管青岛是怎样西洋化了的都市,它到底是在山东。“山东”二字满可以用作朴俭静肃的象征,所以山大——虽然学生不都是山东人——不但是个北方大学,而且是北方大学中最带山东精神的一个。我们常到崂山去玩,可是我们的眼却望着泰山,仿佛是。这个精神使我们朴素,使我们能吃苦,使我们静默。往好里说,我们是有一种强毅的精神;往坏里讲,我们有点乡下气。不过,即使我们真有乡下气,我们也会自傲地说,我们是在这儿矫正那有钱有闲来此避暑的那种奢华与虚浮的摩登,因为我们是一群“山东儿”——虽然是在青岛,而所表现的是青岛之冬。

至于沿海上停着的各国军舰,我们看见的最多,此地的经济权在谁何之手,我们知道得最清楚;这些——还有许多别的呢——时时刻刻刺激着我们,警告着我们,我们的外表朴素,我们的生活单纯,我们却有颗红热的心。我们眼前的青山碧海时时对我们说:国破山河在!于此,青岛与山大就有了很大的意义。

(选自《山大年刊》原载1936年版)

文本二:

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未必意味着思想的贫乏。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多取自生活中的小事,虽然是些小题材,但作者并不把它当作抒写个人闲情逸致的小摆设,也不强拉硬扯地附会一个所谓深刻的含义,先生想得深,看得透,说得俏,读他的散文,时时能感受到先生的幽默,先生的人生哲学。读他的文章,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他高远的意趣、健康的情怀。

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语言艺术大师。想一想,先生得运用何等的艺术手段,才能使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鲜活起来。他不会用字典里的现成词汇去掉书袋,也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他不板面孔、摆架子,也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而全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简约几笔,一幅幅文字写意便活脱脱跃然纸上,顷刻间就将你的感官激活起来。

(节选自《谈老舍散文的特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的青岛不风不雪时,街上行人也不多,这种严肃的气象不仅是真实生活场景的呈现,也是时代背景的反映。
B.在作者看来,贪图热闹、追求奢华与虚浮的人在山大是待不住的,“有乡下气的山东儿”才是青岛冬天的风景线。
C.作者认为山大学生生活在洋味十足的青岛仍端庄朴素,体现了山大与青岛的不协调,彰显朴俭静肃的山大精神。
D.文章标题将青岛与山大关联,真正的目的不是体现地域特色对山大的影响,而是体现时代背景对山大学子的影响。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写北国景物的特点,意在引出对青岛景物的描写,两者对比凸显作者对青岛的钟爱。
B.“美若白莲的远岛”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远岛的洁白美丽,蕴含着对山大学子志向高洁的赞美。
C.第二段开头一句紧承上文对青岛春夏秋冬景象的描写,自然引出青岛味儿对山大风貌的影响。
D.文章以整句为主,与散句搭配,语句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8.请谈谈你对文本一尾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9.请根据文本二概括老舍散文的特点,并结合文本一进行简要分析。
2021-05-28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5月自主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行省辟之,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归。

太祖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筑礼贤馆以基等,宠礼甚至。初,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后,遥奉之。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基曰:“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宜先图之。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

吴元年以基为太史令,荧惑守心,请下罪己诏。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初定处州税粮,视宋制亩加五合。帝幸汴梁,基与左丞相善长居守。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中书省都事李彬贪纵抵罪,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者也,宪则不然。”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省辟之,            谢:拒绝
B.筑礼贤馆以基等        处:安置
C.贪纵抵罪                  坐:犯罪
D.而己无者也               与:结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床,亦称“交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因携带方便、使用舒适,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流传。
B.罪己诏,是古代位高权重的大臣在国家遭受天灾或朝廷处于危难时,向皇帝请求责罚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文书。
C.汴梁,是元朝至明朝初期对于开封的称呼。元时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为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治,“汴梁”始而得名。
D.祈雨,又叫求雨,是在很多地区常年干旱无雨时,人们烧香祷告,祈求上天使威生云、生雨救民的活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严明法纪,守正不阿。刘基坚持整肃纲纪,下令依法惩治犯错之人;左丞相李善长请求从宽发落李彬,刘基不听,依律斩首。
B.刘基以德报怨,公私分明。刘基虽与李善长不睦,仍然为他说情;尽心为太祖分析宰相人选,太祖委以重任,坚决推辞不就。
C.刘基忠于职守,淡泊名利。刘基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期间,因上奏御史失职被弹劾两次,后弃官还乡;对于太祖的赏赐,一再谢绝。
D.刘基竭忠尽智,善于识人。刘基为太祖出谋划策,助其北伐中原,终成帝业;认为杨宪等人不能任职宰相,后他们均因事获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
(2)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14.刘基是如何辅助朱元璋彻底击败陈友谅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注】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注】畲田: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争”写出道路的纡曲,“暗”写出天色已晚、光线昏暗的景象。
B.颔联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意象突出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也表达了诗人的畏惧心理。
C.尾联中的“红槿花中越鸟啼”一句,以景结情,借飞鸟恋枝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意味深长。
D.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情感表达深挚。
16.请从诗歌结构安排的角度赏析颈联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