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广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06-07 2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发布的中国工程院某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指出,国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然影响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目前,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污染是长期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

我国耕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超过限量标准的重金属如镉、砷等长期存在于受污染的耕地中,并随水分下渗或在雨水冲刷下随水土流失扩散到周边,造成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还有的随农作物种植和生长转移到农产品中,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威胁到粮食卫生品质。由此可见,耕地污染对粮食生产和健康安全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隐蔽性。

近年来,我国在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重度污染耕地上,采用种植结构调整或替代种植方式;在中度和轻度污染耕地上,施用可降低重金属活性的药剂。这些治理措施消减了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但药剂只是暂时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要维系成效,需要持续不断地施用药剂,不仅治理时间长,投入资金大,还难以确保对耕地的生态功能不造成影响。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才能有效消除粮食生产和健康安全上的隐患。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清除技术,是利用能够从土壤中大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富集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通过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逐年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这种能够吸收、富集并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忍耐力的植物,被称为超富集植物。这种技术也称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幸运的是,经过20年的技术积累,中国在净化砷镉污染农田的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储备方面已居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效果。在广西河池环江县,上万亩重污染耕地土壤,采用超富集植物与经济植物(桑树等)间作的耕地净化技术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地方政府主导、科研单位技术支撑、农民主动参与的环江农田土壤修复工程,在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同时,也为环江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可以彻底净化重金属污染耕地,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在植物萃取技术的工程实践方面已有良好的储备,但在推广应用层面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对于末端治理的安全利用技术,以净化耕地为目标的植物修复技术所需启动投资相对较多。虽然前期投入相对较多,但从运行的第二年开始,植物修复技术的后续运行维护费用即可显著降低。很多情况下,在开展植物萃取修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间套作方式与当地的种植业有机结合,既保障农产品的卫生品质,同时也可以保证农户的收益。从长远来看,植物修复技术的总成本要远远低于安全利用技术的总成本。

土壤生态关系粮食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耕地污染涉及公众利益和粮食卫生品质,严重制约受污染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势必给民众身体健康和家庭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污染对粮食产量和卫生品质的威胁。

如何保障我国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污染耕地开展长期修复治理工作:二是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三是加大科普和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国家在解决耕地污染问题上的政策规定和实践成果,不断强化各级党政干部和民众的科技与环保意识,增强参与解决耕地污染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

(摘编自陈同斌雷梅《从源头上消除土壤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材料二

让中国人改变餐桌文化并不容易。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所有大事都在盛宴之后决定,即使是平常日子,餐桌上也很丰富。于是,很多时候饭菜吃不完,都被扔掉了。

中国平均每年浪费1800万吨食物,相当于3000万人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不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因为美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是中国主要文化传统之一。中国有多个菜系,如鲁菜、川菜、粤菜、浙菜等,其食谱、食材、酱料和口味各有不同。中国人请客习惯点一桌子菜,菜是大家一起吃的,只有米饭是各人吃各人的。而且点菜的人通常都有这种想法:多点一些菜,每个菜浅尝辄止;如果客人吃不好,这对主人来说很没面子;餐桌上不能只剩下空盘子,倘若每盘菜都吃光了,就意味着客人们还没吃饱。结果,很多菜被剩下,然后丢到垃圾桶。

餐桌上铺张浪费是很多中国人好面子、摆阔气的下意识之举,要遏制起来并不容易。为了树立节约粮食的好风气,耐心的教育熏陶比干巴巴的禁令更有效。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中国大力倡导珍惜粮食好风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每年因耕地土壤而受到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这表明我国耕地受污染状况非常严重,解决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B.对一些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施用药剂,短期内比较有效,但从长远看,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多,而且可能影响耕地的生态功能。
C.虽然环江县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上万亩,但该县采用了农田土壤修复工程的最佳模式,在耕地净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D.中国菜系众多,美食已成为国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导致食物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平均每年浪费高达1800万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关键在于消除耕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而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可从根本上清除重金属,彻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B.重金属污染破坏土壤生态,会严重影响粮食品质,制约受污染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群众收入,有害民众健康。
C.中国的餐桌文化中有颇为落后的部分,比如多点菜,每个菜都浅尝辄止,这造成了极大浪费,有悖于节约观念。
D.树立节约粮食之风,遏制浪费食物的现象,不仅应该有严格的禁令,更应该有耐心的教育引导,要善于打持久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种植非食用性经济作物,形成安全生态农作物产业。
B.用石灰类药剂中和土壤酸性以减少作物根系对重金属汞的吸收。
C.将好土覆压在耕地的表面,把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深埋于地下。
D.在耕地上大量种植香根草、蜈蚣草、鳞苔草等超富集型植物。
4.两则材料各是从什么角度来突出粮食安全问题的?请简要概括。
5.材料一在思路上是怎样逐步推出“植物萃取修复技术”的?又是怎样论证其有效性的?
2021-06-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广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少安重建学校

路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被父亲有点神秘地把他从家里叫到院子里。

什么事?少安问。他看见父亲一脸的诡秘。

孙玉厚就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已经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听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咄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

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玉厚老汉见儿子如此不恭神灵,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

第二天上午,少安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到金家湾那面去转一转,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一个人慢慢遛达着,淌过东拉河,走过初冬荒凉的庙坪,跨过了哭咽河上的那座小桥。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

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和润叶上过学的地方!以后,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

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

孩子们正在上课。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

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地,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那个破学校!不过,这是儿子的事。他向来在儿子们的大事上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算是敲定了。

当天夜晚,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一九八五年的春天,孙少安个人掏腰包出资一万五千元重建的双水村小学眼看就要最后竣工了。当年拦河打坝震坏的校舍窑洞,已经被一排气势宏伟的新窑洞替代。当年的学校操场也扩大了一倍,栽起一副标准的篮球架。操场四周砌起了围墙。铁栏式大门上面,拱形铁架上双水村小学五个铁字,被红油刷得耀眼夺目。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五十一章,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孙少安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感到现在的自己“腰板硬了一些”,是因为这两年孙少安通过辛勤劳动赚了点钱,并且能为家乡双水村做点事了。
C.孙少安出钱为双水村重建学校,虽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却是他一个平凡人的心意,他心中有一点自豪之情。
D.孙玉厚希望少安捐钱重建庙宇被回绝,随后却听少安说要拿出一大笔钱重建小学,他虽然吃惊,但并没有反对,这与其对待子女的一向态度有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调动多种感官描写出饲养院改成的学校中“教室”环境的简陋破旧,并着力刻画虎子读书的认真,这些坚定了少安重建学校的决心。
B.小说中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的事情,说明当时农村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也与孙少安个人掏腰包出资重建学校形成对比。
C.重建的双水村小学操场上栽起一副标准的篮球架,呼应了上文旧学校中“腐朽不堪”的篮球架,也衬托出孙少安重建学校时设计之用心。
D.小说人物语言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如“万一怎”“你娃娃不敢这样”,强化了小说的地域色彩;叙述语言则庄重华美,富有感染力。
8.孙少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分别写了什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1-06-0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广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翰,大名人。少为郡小吏,好使气陵人,不为乡里所誉。乾祐初,周世宗镇澶渊,署为牙校,入尹开封,留翰在镇。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世宗征淮南,留铠甲千数在正阳,既而得降卒八百,部送归京师。时翰适从京师来诣,过正阳十数里遇之,虑劫兵器为叛,矫杀之。及见世宗,具言其事,世宗不悦。翰曰:贼以困归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尽在正阳,苟为所劫,是复生一淮南矣。因不之罪。

乾德二年,太祖亲征,时王全斌拥众十万余据郫县叛,谋窥成都,翰率兵会刘光毅、曹彬等讨平之。未几,军校吕翰杀武怀节,据嘉州以叛,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既班师,会河决澶州,令翰董其役。翰出银器助役,沉所乘白马以祭。金陵平,江州军校胡德、牙将宋德明据城拒命。翰率兵攻之,凡五月而陷,屠城无噍类,杀兵八百。所略金帛以亿万计,伪言欲致庐山东林寺铁罗汉像五百头于京师,因调巨舰百艘,载所得以归。

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为攻城南面都部署。翰筑土山瞰城中,数日而就,守军甚恐。又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五年,拜威塞军节度,仍判颍州。

翰在郡岁久,征敛苛酷,政因以弛。翰阴狡多智数,好夸诞,贪冒货赂,饮酒至数斗不乱。每奏事上前,虽数十条,皆默识不少差。上以其有功,每优容之。会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翰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诏遣御史滕中正鞫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

咸平元年卒,谥号武毅。

——节选自《宋史·曹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B.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C.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D.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祐是年号,中国古代年号是用于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新君即位大多改用新的年号。一个皇帝可使用多个年号。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三鼓,鼓是古代的时间单位,古代将全夜分为五个更次,又称五鼓或五夜。三鼓对应的时间是21—23点。
D.节度,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至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即节度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翰年轻的时候仅仅为郡里的一个小官,并且气势凌人,在乡里没有好的名声,但是后来被周世宗所赏识,获得委任。
B.周世宗征淮南时得到八百降俘,适逢曹翰从京师来,曹翰担心这些人会抢劫兵器造反,于是假托皇帝的命令,把这些人全杀了。
C.曹翰在平定江州的叛乱后,杀光了城里的所有人,然后调集巨舰百艘,想要把庐山东林寺的五百座铁罗汉像运到京师去。
D.曹翰在征幽州时,士兵掘土捉到螃蟹,然后送给了曹翰,曹翰由此预感到敌人援军将至,应该退兵,不久,他的预感果然得到验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班师,会河决澶州,令翰董其役。
(2)诏遣御史滕中正鞫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
14.班固称赞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中“不虚美,不隐恶”,本文作者为曹翰作传时是如何落实这一史家传统的?请简要说明。
2021-06-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广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半”交代了村行的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
B.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用“过”而不用“满”,既写了柔桑的生长过程之快,又写了柔桑长势之茂盛及其涵盖面之大。
C.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诗歌充满了乡野情味。
D.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给人以味觉上的美感,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16.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求得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2021-06-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广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获得健康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个人健康管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点滴之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常常______,这与缺少健康知识不无______。比如说吃,最重要的是______营养均衡,畸轻畸重、过热过冷都可能出现问题,口味重会摄入过多的盐导致高血压,饭量大则可能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趁热吃会损害食道黏膜导致癌症的发生。掌握这些健康知识,就能够走出很多生活误区,就会对胡吃海喝保持警觉。只有以健康知识来支撑养成健康习惯,才能激发久久为功的自觉。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强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过度陷入生活,长期沉迷虚拟世界,在桌前久坐不起……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身体缺少相应锻炼,从而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     ),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健康中国,应该由每一个健康的中国人组成。每个人都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提升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才能支撑起______的健康中国。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功亏一篑   关系   保持   生龙活虎
B.功亏一篑   干系   维持   朝气蓬勃
C.半途而废   干系   保持   生龙活虎
D.半途而废   关系   维持   朝气蓬勃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这样才能享受现代生活便利
B.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更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C.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我们也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D.现代生活给予我们便利,我们更要不忘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一种简单的推理判断。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请仿照下面示例中对晏子之言的推理形式,写出材料逻辑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示例: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大前提: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
小前提:我出使的不是狗国
结论:我不从这个狗门进
材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请以“土地”作为开头,重组划线的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东坡在那块名叫东坡的土地上开始尝试做一个农民。他开始农业生产的第一个动作,应该是煽风点火,这把火,烧去了地上的杂草,让它们不再肆意生长; 也烧去了他心里的杂草,让他不再患得患失。他开始务实地面对自己生命中的所有困顿:他懂得了自己无论站立在哪里,都应当从脚下的土壤中汲取营养。他满意地看着这把火,它在荒原上燃起来,像有一支画笔,涂改了大地的颜色。大火将尽时,露出来的不仅是满目瓦砾,还有一口暗井,那是来自上天的犒赏,帮助他解决了灌溉的问题。这让苏东坡大喜过望,说:一饱未敢期, 瓢饮已可必!那意思是,吃饱肚子还是奢望,但是至少不必为水源发愁了。

东坡重获新生了,他的身体被土地征用,精神却从中得到了自由。

2021-06-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广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01 辛丑年                                                                    2021 辛丑年

丧权辱国                                                                 “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上面两幅同是辛丑年的照片相距整整120年。

120年前,中国外交官在敌人的枪炮底下,与包括美国在内的9个列强,在我们的首都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赔款本息合计约为9.8亿两白银,拆毁国家边防设施,允许外国军队常驻中国境内,让中国颜面尽失,实力尽损,国威沦丧。

120年后,2021年3月19日,中国外交官在美国阿拉斯加参加中美外交最高层会谈,理直气壮、谈笑风生地与美国谈论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会谈中,面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咄咄逼人和无理取闹,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和中国外长王毅金句迭出:“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以为你们会遵守国家之间的最基本外交礼仪”;“一个连基本外交礼仪都不讲的国家,还经常跟我们谈实力”;“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我们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今日中国外交官的底气、硬气和骨气源自今日中国的实力。其实,无论个人的立身处世、还是集体和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想要有底气、硬气和骨气,都离不开实力。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50字文章阐发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1-06-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广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文本
6-90.65路遥(1949-1992)  《平凡的世界》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牧(803-853)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0.65逻辑推理语言表达
220.65变换句式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65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