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5 题号:1017730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重阳日荆州作

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注】①此诗作于乾宁三年(公元896年)被贬荆州时。②投荒:贬谪、流放至荒远之地。③上国:京都长安。④楚台:章华台,楚灵王修建的离宫,相传为楚王梦遇神女之阳台,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人寓居荆州的原因,并奠定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B.颔联,诗人借酒浇愁,饮酒赏花,无奈天花不开,不遂人愿。
C.尾联,借用楚王于楚台梦遇神女的典故,含蓄蕴藉,含义深广。
D.整首诗意境凄凉,但哀而不伤,哀伤的基调中不乏昂扬之气。
2.全诗表现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边思

李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注】①李益,字君虞,凉州(今甘隶武成)人,中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A.首句中的“腰垂锦带”显示出自己衣饰的华美、身份的尊贵;“佩吴钩”表现出姿态的勇武。
B.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
C.第三句中李益直接称自己是“关西将家子”,看似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暗含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D.作为一首赠友人的自题小像诗,写慷慨悲凉的诗歌,是李益这些“关西将家子”的本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9-12-28更新 | 23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言事。诗人登上汉文皇帝修建的高高的望仙台,凭高望远,其时正值晚霞满天,心情顿觉开朗。
B.颔联写登临时远眺所见周围景色,意境开阔,气象雄浑,很有气势,同时也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类似于“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之感慨。
D.诗人重阳节登望仙台,豪爽直白地表明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
E.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将一首应酬诗写得不落俗套,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
2.本诗的尾联“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可见诗人襟怀,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018-12-05更新 | 4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与李白、裴政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作描述。(5分)
2.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020-03-16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