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018455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促进了医学长足发展,也提高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西医结合疗法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再次发挥作用。但也要看到,目前中医药抗病毒的基础与临床实证研究尚显不足,对其作用机理的独特性挖掘有待深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的迫切性。

中医药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孕育下产生的医学科学,虽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古老的中医智慧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攻克重大疾病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必须正确认识中西医并重这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工作方针,对中医药整体防治方案进行全面认识和有效论证。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节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略)

第三条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材料三]中医诊疗活动的非双刃性不仅表现为不会带来心理、伦理、社会、宗教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表现为诊疗活动的非环节性、非干预性。中医治疗活动的本质不是局部性、环节性的对抗、中断或征服,而是整体性、自然性的因势利导,是一种调节与平衡。因此,除非诊疗失误,中医的负面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医与西医治疗过程均有不良反应,然而,两者却有着本质区别。西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负反应(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这是西医治疗过程双刃性的表现,中药也有负反应,但由于中医对疾病以及药物的认识是整体性的,能够使治疗措施从整体上切合病情,避免西医治疗的局部性、环节性(盲目性),因而中药的负反应非常小,特别是通过整体性配伍,几乎可以降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药的毒性,然而作为天然药物,中药的毒性远较化学合成的西药低。

(摘编自《博士论坛》)

1.下列对“中西医结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长足发展,也提高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B.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中西医结合疗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我们可以通过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来促进中西医结合。
D.从中医与西医的治疗过程来看,两者虽然均有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然而却有本质区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中医药抗病毒的基础与临床实证的作用机理的独特性挖掘不够,因此应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
B.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孕育了中医药科学,但其生命力因为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旺盛。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
D.中医治疗活动的本质是整体性、自然性的因势利导,是-种调节与平衡,而不是局部性、环节性的对抗、中断或征服。
3.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依据和措施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这里咋猛长绿色产品

吴齐强 李铁刚

“贴上绿标,小黄瓜身价倍增,一公斤卖到12元!”说起绿色农业,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店下村村民陈青山赞不绝口。

也许你不知道,有“赣中粮仓”之称的宜春,绿色农业同样表现不俗。目前,全市认证的绿色食品146个、有机产品35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占到全省40%。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咋长出这么多绿色产品?

宜春青山绿水,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但长期以来,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增产难增收。

“农民就靠种地,但要换个种法。”万载县茭湖乡谢溪村村支书邓福根说,十多年前,他和几个村民试种有机姜。老邓坦言,一开始并不顺利,技术不行,一次一次找专家解答;技术难题解决了,市场又不认可,价格一直上不去。但邓福根相信,好产品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多年坚守,谢溪村的600亩有机姜迎来市场转机,价格卖到普通姜的1.5倍,姜农年收入几十万元。示范立竿见影,村民积极跟进,有机毛豆、有机草莓、有机水稻,村里有机农产品实现了全覆盖。

绿色有机农业好是好,可调结构不能政府一厢情愿。宜春的做法是“政府引导,让市场发力。”

全市10个县市设立专门服务窗口,182个乡镇建立流转服务中心,2106个村建立服务站,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97万亩。政府还提供技术服务。樟树市中洲乡为土地“减肥”,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多用农家肥。江平村村民邹润平说:“往年我每亩地至少要施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今年除了一车牛粪,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

在宜春,绿色有机观念渐入人心。铜鼓县大塅镇交山村,106户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种植有机白茶1000亩,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民参与分红。去年,合作社收入24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100元。

绿色有机农业,靠一家一户不行。宜春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各种要素向园区聚集,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

在袁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杨军生介绍:“优质农产品才有竞争力,现在园区聚集的都是绿色有机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

宜春全市建设7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去年以来,园区共投入资金29亿元,引进培育新品种22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40余项,农产品加工产值近6亿元。

有质量还要有市场。宜春利用大型会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平台,组织生产经营主体“走出去”,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同时把品牌建设作为发展核心,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行为,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全市共有袁州油茶、靖安白茶、宜丰竹笋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樟树中药材、高安蔬菜等地方特色产业成为亮丽名片,整体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密切利益联结,让农民融入产业,钱袋子鼓起来。宜丰县新庄镇南垣村返乡大学生姚慧峰,前年回乡种植绿色有机水稻。他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价格是普通稻谷的4倍多。

看到有机稻的高收益,村民纷纷要求加入,他成立了生态种植合作社,并注册了“稻香南垣”商标,还开发出豆腐、米粉、米糕等一系列有机农产品。“合作社还开通了网络、微信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稻香南垣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姚慧峰说,目前合作社有成员71户,种植面积800多亩,年产值400多万元。

(选自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较,效益低,但是宜春市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其传统农业的效益一直都较高。
B.谢溪村村支书邓福根和几个村民试种有机姜,一开始不顺利,技术不行,多次找专家解答后,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
C.大学生姚慧峰主动放弃去大城市工作,前年回到家乡带领村民成立生态种植合作社后,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
D.江西省宜春市的绿色农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说明了如果农产品优质,农民就能得到实惠,富裕起来。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了村民陈青山对“绿色农业”赞不绝口的话语,既点明了要报道的内容,同时又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樟树市中洲乡农民为土地“减肥”,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多用农家肥,每亩地除了一车牛粪外,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
C.邓福根坚信好产品定能卖上好价钱,并坚守多年,终于迎来市场转机,年收入几十万元,他带动了全村人都种植有机农产品。
D.文中在叙述事例时,大量运用数字,这使得报道的消息真实可靠,具有不可辩驳的效果,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E.本则新闻的标题采用了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解读者的好奇心,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3.宜春市为了打造绿色产品这一品牌,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2018-03-06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二:

记者:您和雷锋都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你们的事迹都很好地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呢。

袁老: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记者:您和雷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热爱本职工作,又爱好文艺。雷锋有一张拉手风琴的照片,您也喜欢拉小提琴,听说还写诗,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文艺青年。

袁老:是呀,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还拿过武汉市的第一名呢。

记者:听说您很受年轻人喜欢,有什么成功经验与年轻人分享?

袁老:成功就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就是奋斗,灵感是思想要活,当你做研究或干其他事情山穷水尽时,灵感一来,就豁然开朗了。机遇就好理解了,机遇偏爱有心人。

(摘编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雷锋精神》,《雷锋》2020年第1期)

材料三:

“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痛。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摘编自《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四川在线》2021年5月22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情怀境界。材料一中袁隆平的来信,就展现其非凡的修养和学识。
B.材料二中,记者的提问从袁隆平和雷锋的共同爱好切入,说明记者能事先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背景,讲究访谈技巧,发问得体。
C.袁隆平把“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当做自己的人生准则,因此他多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科学研究。
D.袁隆平认为,如果总想着享受,就不会有心思搞科研。可见,搞科研需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保持住静气与专注。
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袁隆平“功名之下不忘初心”观点的一项是(       
A.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B.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C.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D.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3.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生活态度?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02-09更新 | 1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5头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北上,迁徙数百公里,且有继续迁徙的趋势。罕见的“象群北迁”引发全民关切,形成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眼看着大象“旅行团”一路“逛吃”北上,有关各方围绕“大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离家”“如何回家”“如何保护”等问题展开研探和科普,人们重新认识了野生亚洲象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以及云南为保护亚洲象所付出的努力。在这场“全民观象”中,构建人象和谐关系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不伤害、不冲突是人们的普遍共识。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编自字强、赵珮然《“全民观象”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小象挤在大象中间睡觉

材料二:

连日来,云南象群北迁一事,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的目光。可以看到,象群受到了沿途各地的优待。人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一路投喂;又疏散了沿途民众,封闭了相关街区,为它们让路。

对待动物的态度,被公认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这批大象所受到的优待,就是中国社会文明水准的体现,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一种态度: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社会是愿意付出成本的。

对此,外国网友纷纷写下诸如“感谢中国”“中国做得真不错”等留言。尤其是小象挤在大象中间睡觉的温馨一幕,更引得各路网友用各种语言写下“可爱”。

这群大象堪称“国际象导”,带领全世界近距离地观察中国。话题不觉间溢出了大象之外,“原来中国还有热带雨”“位于西南的昆明居然有800万人”……这都丰富了国外网友对中国的认知,让全世界以独特的视角认识了中国,以及中国为生态保护所付出的努力。

一次大象北行的偶然事件,却在相当程度上推广了中国形象,并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正向反馈,这可以说是“中国故事”一次生动、成功的讲述。

(摘编自夏研《善待“一路象北”,讲了一个“中国好故事”》)

材料三:

近来,围绕象群北迁,各方人士议论纷纷,甚至有一些自媒体视频播客、博主,为了吸粉丝、扩流量也赶去当地搞直播,把大象北迁这样一个严肃的生态科学问题娱乐化。

应该说,针对亚洲象北迁引发大众关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人类生态环境是件好事。但是,对大象北迁事件,我们现在更需要冷静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科学的研究。相关专家指出,此次象群长距离北迁事出反常,可能有着复杂的背景和现实的内外因素,不宜过度解读或过早下论断,也不应过度炒作或娱乐化,避免对科学研判和解决象群问题造成干扰。

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保护野生动物,云南各地在亚洲象保护和缓解人象冲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大象种群数量的持续增加就是明证。各方都要努力创造人象和谐相处的条件,不要一哄而起“娱乐化围观”北迁大象。除非必要,尽可能不打扰大象的正常生活,以一颗平常心期待并祝福象群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摘编自任维东《专家呼吁不可把亚洲象北迁事件娱乐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南各地在亚洲象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大象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以至出现了这次象群北迁事件。
B.由15头大象组成的亚洲象群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它们一路北上事发突然,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持续关注。
C.在象群北迁过程中,沿途各地疏散居民,封闭街区,供给食物,为呵护这群大象做了很多事情,也付出了相当的成本。
D.野生动物保护本来就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而这次小象挤在大象中间睡觉的情景,因为特别温馨而更受网友关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大量自媒体播客、博主去大象迁徙路上搞直播,会对大象的生活和当地保护大象的行动带来干扰,有关方面应予以劝止。
B.国外网友通过观看象群北迁才了解到中国有热带雨林、昆明有800万人等信息,从侧面说明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还需要改进。
C.大象迁徙过程的传播不经意间展现了中国为生态保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这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有益的启示。
D.对待动物的态度,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次“全民观象”,充分表明中国全社会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
3.面对象群北迁这同一事件,三则材料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9-10更新 | 3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