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刘禹锡(772-84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7 题号:1026363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司马之时。 元九,即诗人元稹。元九,是作者好友,曾任侍御之职,当时因抗礼当权宦官被贬江陵(今湖北荆州,古称郢)。壁竹鞭:唐代壁州(今四川 省通江县)所产之竹制作的马鞭。美人:古诗中常代指俊才或友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虚实结合,从色泽、状貌、适宜的产地环境等方面描绘烘托,凸显了壁州竹鞭的名贵。
B.首联颔联强调“美人”诚挚相赠和“郢客”细心封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友人的酬赞、对竹鞭的珍重。
C.尾联用竹鞭“策马”“敲镫”等动作,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丰富了诗的意蕴。
D.全诗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竹鞭,酬友人,抒己志,感情真挚。
2.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知识点】 刘禹锡(772-84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注释]①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②洛城,即洛阳。创作本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③裛,通“浥”,沾湿。④嚬,通“颦”,皱眉。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后以“山寺寻桂”“枕上看潮”两幅场景抒情表意。
B.“寻桂”一句实中有虚,“看潮”一句静中有动,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
C.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
D.两首词同一词调,且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但具体内容与情感却不尽相同。
2.请用两个词概括白居易词中表达的对杭州的感情:                
3.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2019-05-17更新 | 11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日本僧智藏

刘禹锡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注】①浮杯:指南朝宋时一位高僧乘坐木杯漂浮渡河的典故。②降龙∶指西域僧人涉公以秘咒降服神龙的典故。③放鹤∶指晋代高僧支道林虽然爱鹤,但出于仁爱将所养双鹤放飞的典故。④真如∶佛教用语。真,谓真实:如,谓如常。⑤宁馨∶晋宋时的俗语,犹“如此”“这样”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智藏法师留学唐朝的举动,并盛赞其神奇的法力,以及高超的佛学造诣。
B.智藏法师饱经雨雪风霜,历尽崎岖坎坷,但都被诗人用"浮杯"典故一笔带过。
C.颈联既是巧妙的安慰,又是对朋友的赞美,从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真挚的情谊。
D.诗歌多处运用了与佛教相关的典故,表达了对智藏法师高超的佛学造诣的赞美。
2.请简要分析诗中智藏法师的形象特点。
2021-01-06更新 | 37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少微星:本事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
B.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下。
C.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D.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印绶”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仕途功名。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12-04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