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9 题号:1027033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及驾陷土木①,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埕言星转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景泰八年正月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先谦自值也先之变,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素病痰,疾作,景帝遣使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注】①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被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B.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C.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D.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自秦朝开始,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秦朝时期,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B.京师,古代京城的统称,现在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C.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祠,即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古人为纪念伟人名士和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人们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治理有方,恩威远播。他在巡抚晋豫时,兴修堤坝,设置亭长,种树凿井,盗贼避匿,政绩显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B.于谦力主抗敌,谋划得当。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厉叱南迁主张,并建议积极备战,调动南北力量。经过一番谋划部署,人心逐渐安定。
C.于谦为官清廉,家无余资。他衣食所用向来十分微薄,获罪之后被抄没家产,除了皇上所赐的蟒衣、剑器,家里没有多余物资。
D.于谦蒙冤受祸,死后正名。英宗复位后,竟以谋反的罪名判处于谦极刑。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赐“旌功”祠。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2)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B.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C.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D.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仍保留监察御史,另设左、右都御史作为都察院长官。
B.“监国”,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C.“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明清时期户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以及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君主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原来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后来宣宗提拔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京都治罪。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皇上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有哪些?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3-08-14更新 | 1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 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xiòng,刺探,得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B.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C.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D.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迁”“晋”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C.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如《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D.乞骸骨,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大资聪颖,文武双全。他在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二人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弱冠时在乡试中考中,学业大有长进,但他更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
B.王守仁为人正直,上奏救人。 权宦刘瑾逮捕二十余人,王守仁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把他杖打四十棍,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伏诛后,他才调任庐陵知县。
C.王守仁足智多谋,制伏宁王。他让间谋发出很多虚假的檄文,并且使用反间计挑拨朱宸濂与他臣子的关系,并准确分析判断情况,采取正确的策略,最终杀掉朱宸濠。
D.王守仁深入思索,创“阳明学”。他被贬龙场之时,天天思索旧有知识,终有所获,从此深信不疑,有很多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社会上称他的学说为“阳明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2) 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3)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2020-02-09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蒋允仪,字闻韶,宜兴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时广宁已失,熊廷弱、王化贞俱论死,而兵部尚书张鹤鸣如故,纠之者反获谴。允仪不平,疏诋其同罪佚罚。因言:“近言官稍进苦口辄见龃龉迁谪未已申之戒谕使诸臣不遵明谕而引裾折槛以甘斥逐天下事犹可为也;使诸臣果遵明谕,而筘口结舌以保禄位,天下事尚忍言哉!”报闻。会议红九事,力诋方从哲,请尽夺官阶、禄荫。其党恶之。寻疏论四川监司周著、林宰、徐如珂等功,请优叙。不从。允仅言“凡疆围重臣,皆贿赂请托而得,迨封疆破坏,图固充塞,而此辈宴然无恙。臣所以痛心辽事,追恨前此当轴之人也。”中旨将重谴允仪,以大学士叶向高言,停俸半岁。五年,允仪还朝,即出为湖广副使。其冬又使给事中苏兆先劫其为门户渠魁,遂削籍。崇祯元年,荐起御史,言:“奸党王绍徽创《点将录》,献之魏忠贤。清流遂菱刈无遗。乞加削夺,为倾陷忠良之戒。”从之。明年,佐都御史曹于汴,大计京官,贬黜者二百余人,坐不谨者百人,仕路为清。寻擢太仆少卿。六年,流贼将窥湖广。兵部令允仪移镇襄阳,那阳益虚。其冬,贼大至,陷郧西上津。明年,陷房县、保康。允仪兵少,不能御,上章乞援,且请罪。中官陈大金与左良玉来援,副使徐景麟见其多携妇女,疑为贼,用炮击之,士马多死。大金怒,诉诸朝,命逮景麟,责允仪陈状。已而并速允仪下狱,戍边,而以卢象升代。十五年,御史杨尔铭、给事中倪仁祯相继论荐,未及用而卒。

(节选自《明史·蒋允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近言官稍进苦口/辄见龃龉/迁谪未已申之/戒谕使诸臣/不遵明谕/而引裾折槛以甘斥逐/天下事犹可为也/
B.近言官稍进苦口/辄见龃龉/迁谪未已/申之戒谕/使诸臣不遵明谕/而引裾折槛以甘斥逐/天下事犹可为也/
C.近言官稍进/苦口辄见龃龉/迁谪未已/申之戒谕/使诸臣不遵明谕/而引裾折槛以甘斥逐/天下事犹可为也/
D.近言官稍进/苦口辄见龃龉/迁谪未已申之/戒谕使诸臣/不遵明谕/而引裾折槛以甘斥逐/天下事犹可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最高功名,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称号。
B.禄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取得的禄位,也可以被剥夺。
C.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D.给事中在明朝时负责侍从规谏、稽查六部各司弊误,官虽小但职权颇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允仪刚直耿介,不平则鸣,多次上疏要求朝廷明察大臣功过并给予嘉惩。
B.蒋允仪心系边事,直斥当政,认为辽东事败源于边臣重职都是通过贿赂而得。
C.蒋允仪忠于职守,敢于斗争,他的进言使得奸党覆灭,朝廷官风为之改变。
D.蒋允仪审时度势,求援御寇,但因为属下误击援军而受累下狱,被罚戍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议红丸事,力诋方从哲,请尽夺官阶、禄荫。其党恶之。
(2)大金怒,诉诸朝,命逮景麟,责允仪陈状。已而并逮允仪下狱。
2021-02-05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