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032695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意思是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B.“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拟人、对偶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C.“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D.此词以思想活动为线索,上片写了与友人久别重逢,下片写了月夜送别友人。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 ①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②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③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描写早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B.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抒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C.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D.作者借用白居易的《醉歌》中的:“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表达自伤衰老之情。
2.请简要概括词人的情感。
2020-10-25更新 | 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2018-10-10更新 | 7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简述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
2.请结合全诗,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2018-10-14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