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81 题号:10349292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余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观胡人吹笛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①王子,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鸣声。②李白自天宝三年被排挤出京后到处游历,曾来到宣城,与宣城太守、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写下本诗。③梅花,笛曲;敬亭,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境内。
1.下列对两首诗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吹”二句,风吹送优美的笛声环绕钟山,山谷里回响起龙吟般的声音。
B.“余韵”二句,悠扬的笛声渡过长江去了,飘到遥远的天涯,无处可寻。
C.“胡人”二句,“秦声”指下文长安的乐曲,唐朝都城长安旧属于秦地。
D.“十月”二句,秋季肃爽时节,山丘疏朗,梅花纷纷飘落在敬亭山上。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的一二句都点明吹笛者及引发诗人感慨的由来。
B.两诗的三四句都明确交待了“吹玉笛”的时间和地点。
C.两诗的五六句都从听者角度凸显了“笛声”的感染力。
D.前诗侧重描写笛声的美妙,后诗侧重于闻笛声而生情。
3.结合诗句,分析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古木                           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                           盈:满、足
C.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问君西游时还                    ②开国茫然
B.①见悲鸟号古木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①难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
D.①险也如此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B.猿猱欲度愁攀援
C.以手抚膺坐长叹D.所守或匪亲
4.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2018-04-16更新 | 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简要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两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7-11-13更新 | 6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古风(十四)

李白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1】

借问谁凌虐,天骄【2】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强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3】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注释:【1】嵯峨:形容白骨堆积如山。榛莽:杂乱丛生的草木。【2】天骄:指侵略者。汉朝称匈奴为“天之骄子”,简称天骄,见《汉书·匈奴传》。【3】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长期驻守代郡、雁门,大破匈奴。后秦用反间计,言李牧欲反,牧不受命,被赵王杀害。三月后,赵国灭亡。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写胡关风沙遍地、景色萧条,深秋已至,士卒登高观察敌情,突出战情紧张。
B.“荒城”四句写战争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白骨如山,烘托战争的惨烈与诗人的哀痛。
C.“阳和”六句写皇帝大量征兵,驱使百姓服役守边,扰乱了社会安宁,导致田园荒废。
D.本诗大部分写景、叙事,兼有议论,既放眼现实,又总结历史教训,情感昂扬奋发。
2.“劳师事鼙鼓”中的“鼙鼓”本是古代军中所用的军鼓,此处代指战争。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陈沆评价本诗“有深刻的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2023-01-07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