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5 题号:1044275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李颀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他人骕骦①马,而我薜萝②心。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长廊閟③军器,积水背城阴。

窗外王孙草④,床头中散⑤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注]①骕骦(sù shuāng):骏马名。②薜萝:薜荔、女萝,两种植物。后借指隐士服饰或住处。③閟(bì):关闭。④“王孙草”出自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⑤中散:指三国时期的嵇康。崇尚老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这两句扣题并挈领下文,点出李丞山池所在位置,一个“能”字点出李丞富有才华。
B.“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这两句中,“骕骦马”与“薜萝心”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与他人相异的情趣。
C.“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这两句写李丞山池周围环境肃静、清幽的特点,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的手法。
D.“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这两句运用对仗与用典手法,写友人李丞宅第的外部环境与内室陈设,可见主人的雅趣。
2.“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牡丹

[唐]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去年与牡丹的相聚落笔,把人世间的深情浓缩在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
B.颔联中“武陵期”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的故事,用典新颖别致。
C.颈联以“馨香”“不语”刻画牡丹形象,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
D.尾联写诗人想于栏边安放枕席,如对故人一般抵足而卧,互诉衷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0-03-23更新 | 9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一个“惊”字,一个“双”字,寄托了无限的情怀。“禽”惊飞尚能聚合在一起;人离散则天各一方,是人不如鸟啊!这两句词的内容也是借景物以寄离情。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2.请比较本词“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柳永《雨霖铃》的下阕“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表达技巧的异同点。
2020-04-15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次鄂州 ①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武昌。②《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标题,先写泊在鄂州的心情,次句突转,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B.颔联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动静结合,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
C.尾联抒发诗人想起家业早已因战争而荡然无存的感慨,鼓鼙声使主题更加深刻。
D.诗歌语言不用艳藻,淡雅而含蓄,抒情平易而炽热,句法曲折有致,韵味无穷。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19-12-11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