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牧(803-853)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5 题号:998373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本诗作者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尘世中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内心的旷达。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2.诗人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秋梦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C.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出自己的忧国之思。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2-29更新 | 1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唐)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
2019-08-08更新 | 7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留诲曹师等诗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这类诗在创作上比较自由,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李贺《雁门太守行》都属此类。
B.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开门见山,统领全篇,意在教诲曹师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C.三、四两句诗意在强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D.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诫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面上、虚华处、无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2.请结合全诗对“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进行赏析。
2020-08-06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