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0473517
下列绝句中,表现诗人烦恼不已的一首是( )
A.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B.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C.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又得浮生半日闲,因过竹院逢僧话。
D.又得浮生半日闲,终日昏昏醉梦间。因过竹院逢僧话,忽闻春尽强登山。
【知识点】 评价思想内容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情境不同,“月”在古人笔下承载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下列诗句中,不是借“月”抒发“思妇怀人”之情的一项是( )
A.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C.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2016-11-18更新 | 7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对《琵琶行并序》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运用了借代修辞,诗人用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借巨大的落差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显琵琶女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2020-09-27更新 | 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2020-02-09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