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104959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勃,沛人。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楚怀王封沛公号武安,沛公勃为襄贲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成武,破之。攻长社,先登。攻颍阳、缑氏,绝河津。击赵贲军尸北。南攻南阳,破武关、峣关。攻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北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赐爵列侯,剖符世世不绝。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降下霍人。以前至武泉,击胡骑,破之武泉北。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击陈豨,屠马邑。所将卒斩豨将军乘马降。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夺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破绾军上兰,后击绾军沮阳。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二十二县。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
B.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
C.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
D.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这里指的是刘邦。高祖是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B.侯,爵位。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朝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拜,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D.惠帝六年,用用汉惠帝刘盈的谥号纪年。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勃能征惯战,屡建功勋。他跟随刘邦征战多年,攻城略地,经常能最先登上敌人的城池。
B.周勃战功显赫,屡受封赏。刘邦征战各地,周勃带领部队常担当先锋,胜利后受到封赏。
C.周勃木强敦厚,不好文学。他每次和儒生辩士议事,都面向东而坐催促儒生快点给他说。
D.周勃厚重少文,可任大事。刘邦死后,周勃和陈平等人联手帮助惠帝平定了诸吕的叛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
(2)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初,充召见犬台宫。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上以充为谒者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宫。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迁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后上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汉书·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传第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B.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C.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D.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或某处为幸。“幸甘泉”指的是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宫。
B.晏驾,是古代帝王大臣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史记》中都有此称法,如《史记》中有“宫车一日晏驾”的记载。
C.春秋,指春季与秋季,在本文中指岁月,年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相同。
D.三族指三种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充熟知政事,主动出访。他当初被汉武帝召见时因为对政事的熟悉而受到赏识,并主动请求出使匈奴。
B.江充明确职责,执法有方。他在担任直指绣衣使者时采取车马充公、移书光禄勋等措施来保证职责履行。
C.江充奉法不阿,深受信任。在履职过程中,就连太子、公主犯事,也不讲情面,受到汉武帝高度信任。
D.江充欺瞒武帝,终遭诛杀。他怕汉武帝死后自己得不到太子宽恕,借巫蛊乱打击太子,终遭太子灭三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2)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2023-01-04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苏武传》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现作“医”).凿地为坎,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状语武               复加
B.一人夜亡            背以出血
C.犯乃死               臣恐欺于王而负赵
D.凿地               于人可讥
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发动政变,想要营救苏武。
B.苏武两次要自杀都是怕自己有辱使命辜负了国家。
C.苏武表现出的民族气节,受到了单于的敬重。
D.卫律抢救苏武是想让他像自己那样归顺匈奴。
2019-09-29更新 | 1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陵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③辎(zī)重:粮草。④浚(jùn)稽山: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C.“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D.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
(2)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5.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讲情时提出了哪些理由?请简要说明。
2022-12-22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