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05217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父衡,以儒素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太傅东海王越闻其名,辟为掾,任达不拘,寻坐家僮取官槁除名。越寻更辟之,转参军事。鲲以时方多故,乃谢病去职,避地于豫章。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成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礼之。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及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敦怒曰:“君庸才,岂达大理。”出鲲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籍其才望,逼与俱下。初,敦谓鲲曰:“吾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至都,复曰:“近来人情何如?”鲲对曰:“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悠悠之言,实未达高义。周顗、戴若思,南北人士之望,明公举而用之,群情帖然矣。”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参军王峤以敦诛顗,谏之甚切,敦大怒,命斩峤,时人士畏惧,莫敢言者。鲲曰:“明公举大事,不戮一人。峤以献替忤旨,便以衅鼓,不亦过乎!”敦乃止。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曰康。子尚嗣,别有传。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注】①端委:礼服,指穿着礼服。②城狐社鼠:狐狸在城墙上打了一个洞便住在里面,老鼠在土地庙里打了个洞也住在里面。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胡作非为的坏人,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D.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墩其为人/所慕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本义为大飨宴时立主位面南酹酒祭神长者或尊者,后用为古代官职名称,意为主管,如国子祭酒即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行政长官。
B.豫章,是汉朝设置的郡,治所在南昌,唐初将其改为洪州。王勃《膝王阁序》中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写就是这一地名的演变。
C.服阙,指守丧期满,脱下孝服。古代官员任内遇到父母丧事,守丧期间,一般要辞去官职,守丧期满后方可重新做官。
D.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多指代皇子。文中称明帝在东宫召见谢鲲,可见明帝此时身份还不是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鲲随性洒脱,多才多艺。他年少成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严的仪表,喜欢《老子》《易经》,能啸歌,也善弹琴。
B.谢鲲高远畅达,不求功名。他虽然处世好像同流合污,但是行事并不连累他的高洁。因其名望甚高,其颇为时人所仰慕。
C.谢鲲正言作答,犯颜直谏。他认为刘隗不过是依仗他人为非作歹而已,周顗、戴若思应当出任朝廷要职,这些都触怒了王敦。
D.谢鲲清政廉肃,受民爱戴。死在任上,死后追赠为太常,谥号叫康。儿子谢尚继承其爵位并为他另外立传。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
(2)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起家秘书郎,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必令远近咸知朝廷留心于无外。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吾惟恭以待命。”

羲之既拜护军,后又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情意恳切。浩遂行,果败。复图再举,羲之又遗浩书曰:“政以道胜宽和为本,力争武功,作非所当。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更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悬之急。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愿复与众共之。”

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爱鹅,甚以为乐。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尝叹曰:“我卒当以乐死。”又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朝廷不复征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
B.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
C.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
D.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伯,指父亲的堂兄。“从”意为“堂房亲属”,类似表达还有“从弟”“从叔”等。
B.廊庙,指殿下屋和太庙,后指代朝廷,意同《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中的“庙”。
C.东土,顾名思义,是指东方的国土区域。在文中,与西方相对而言,称中国为东土。
D.桑榆,指桑树与榆树。因日落时光照在桑榆的树端,故代指日暮,可引申为人的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幼时少言,后成大器。他长成后擅长书法言辞,深受族内长辈和朝中人士器重。
B.王羲之性情真挚,不慕名利。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没有应允,在殷浩劝说下才做了护军将军。
C.王羲之关心朝政,胸怀家国。多次口头劝说殷浩北伐无果,最后一次则写信再相劝告。
D.王羲之生性天真,喜好山水。辞官以后,他游山玩水,渔猎取乐,朝廷也不再征召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022-06-18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阙,终了。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如“居丧三年”不能外出工作的规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20-04-18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字士行。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

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劫果至,生获数人,是西阳王羕之左右。侃即遣兵逼羕,令出向贼,侃整阵于钓台为后继。羕缚送帐下二十人,侃斩之。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陶侃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
B.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
C.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
D.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朝选拔官吏的科目,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魏晋时沿用。
B.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魏晋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C.樗蒱:一种古代赌博的游戏,投掷有颜色的五颗木子,以颜色决胜负。
D.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文中指其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机智果断。他做武昌太守时,山夷县发生许多行船被打劫的事;他命令众将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将盗贼一网打尽。
B.陶侃胸怀大志。他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以此磨砺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
C.陶侃为官勤恳。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他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反对沉迷于游戏。
D.陶侃做事细密。他让人们把造船的木屑和竹头收起来管好,下雪后地上湿滑,他就让人把木屑撒在大厅前,后又用竹头做竹钉组装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
(2)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
2023-08-09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