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05535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聚集了大批陪读家长的毛坦厂镇,探求当地真实的“高考生态”。

陪读妈妈:黄晓,今年43岁,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任务”除了陪读上高二的18岁儿子,还需要照顾好因儿时发烧而失去自理能力的22岁女儿。黄晓租住的房子是两室一厅,一年房租2万。虽说要带着女儿重新适应新环境,但黄晓只要想到能每天和儿子见面,心里就很幸福。在毛坦厂陪读的日子里,黄晓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给儿子烧早饭。黄晓说,自己除了洗衣做饭,就是照顾女儿,而做饭一般都是烧儿子或者女儿喜欢吃的,“晚上11点多放学回来,我还煮面给他吃”。黄晓心疼儿子,考试后,从不主动问成绩。“看他脸色就知道他考得好不好。”她说。儿子晚上回家后学习一般会到12点半,而她也会等到儿子睡了之后再休息。

陪读8个孙辈的七旬奶奶:一间约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74岁的陪读奶奶李仁珍正坐在床边听着收音机,她孙子徐鹏是毛坦厂中学的高一学生。20多年前,不到50岁的她在老家开始了陪读生活。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毛坦厂陪读,上一次是小孙女读高中时。在李仁珍看来,她不愿给晚辈添麻烦,“陪读”孙辈也是为了给子女们减轻压力,所做的事就是照料生活,帮孙辈洗衣、做饭,陪读8个孙辈也并非值得一提的事。除了吃午饭、晚饭时在家里的20分钟外,要到晚上11点放学后,李仁珍才跟徐鹏有独处的机会。她坦言,因为孙辈平时课余时间少、功课多,这些年陪读,自己很少主动跟孙辈交流,“怕打扰他们学习”。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学子前来备战。

近日,记者来到毛坦厂镇发现,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预定火热。在毛坦厂镇的一家托管中心,二层的楼房被隔成数个单间,每个单间里都配有床铺桌椅,这里的房间已经被预订过半,有些学生已经将物品搬进寝室。在开学前,这里将住满学生,托管老师会代替孩子们的父母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

据了解,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5000到30000元人民币之间,价格根据所选房间的大小而定,费用包含房租、伙食以及洗衣服等服务费用。

暑期放假,学生们在补习功课,家长则选择在小镇上做生意或者在服装加工厂打工,利用放假的时间工作赚钱,以此补贴家用。据了解,在服装加工厂通常按件计费,多劳多得,尽管收入不高,但对于陪读家长来说,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

在安徽六安毛坦厂镇,每年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来此求学,这也孕育了小镇上火热的“陪读经济”。

(摘编自《安徽毛坦厂:学生求学催生“陪读经济”》,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陪读现象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陪读现象是否普遍非常普遍
19.61%
普遍
50.81%
一般
21.81%
不普遍
7.81%
陪读的主要阶段小学
36.31%
中学
54.11%
大学本科8.41%研究生
1.21%
陪读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帮助大
44.51%
帮助小
37.11%
没有帮助10.11%起反作用
8.31%
陪读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压力大
67.01%
一般
28.01%
压力小
3.31%
没有压力
1.71%
陪读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72.91%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48.91%导致孩子自律能力差44.61%造成孩子好逸恶劳28.51%
对陪读的态度赞成
24.91%
反对
37.71%
不好说
37.41%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根据陪读的表现形态,大体可分为临时性陪读、阶段性陪读、隐匿性陪读、全程性陪读等几类。多元的陪读现象,折射的正是复杂的教育图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是“陪读大军”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均衡的推进,教育资源校际、城乡、区域间不均衡的状况已经大大改观,但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距离公众期待仍有差距。良禽择木而栖,望子成龙的家长自然也会择名校而居。再加上部分家庭对于升学与应试的过度追求、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该由父母包办的错误教育观和成长观,家长也就被裹换进陪读队伍。

(摘编自赵婀娜《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陪读家长的主要职责是照料孩子的生活,而在学业上,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与孩子之间则一般很少交流。
B.大批学子前来毛坦厂中学求学,使得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项目火热,孕育了毛坦厂镇火热的“陪读经济”。
C.“陪读大军”产生的原因,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二是部分家庭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和成长观。
D.虽然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较高,但家长们可以选择在当地做生意或打工以补贴家用,这样大大缓解了家庭的压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人认为陪读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对陪读明确表示赞成的却不到四分之一而明确表示反对的超过了二分之一。
B.中小学阶段家长陪读的比较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家长陪读的就比较少,原因就是不同阶段的陪读对孩子学习的帮助有差异。
C.大多数人认为陪读对孩子的学习帮助较大,当然人们也认为陪读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等。
D.从陪读对孩子带来压力角度看,大多数人认为陪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压力很小甚至没有压力。
3.围绕“陪读”现象,以上四则材料中,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传统农业田间管理要看天看地看作物,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民也要成为看手机的低头族。从高空的卫星、低空的无人机到地面的各种现代农业数据传感器,越来越智能的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传统农业中。数据,正在重新定义着“农耕技艺”的内涵。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首席科学家吴文斌研究员认为,目前农业已经进入到了精准农业时代,“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信息采集方式将引领农业的发展。其中的“天”,即卫星遥感数据采集;“空”,即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地”,即地面物联网数据采集。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采集技术与装备,实现对农业数据的感知和诊断,并最终实现精准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

在示范现场,智慧农业团队专家演示了适宜于东北规模化种植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农业生产智能诊断技术与平台、农田智能和自主作业系统等现代农业手段。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一台黄色的三角形机器人。它身高不足1米,但却能在长势茂盛的玉米试验田里穿行自如,实现在线环境识别与监测,并能自行规划路径、智能避障。这台机器人就是由中国农科院智慧农业团队研发的农业智能感知机器人。“只需要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遥控,就可以实现农业大田种植信息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与决策、智能农机作业等全过程管理的技术解决”,吴文斌表示,“这就是未来农业的主要形态。”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9月28日)


材料二:

近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文章,对当前美国精准农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美国玉米农场的平均利润为每英亩345美元。扣除各种管理费用后,净利润为每英亩85美元。据测算,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增加农场的边际收益,净利润可达到88.74美元。其中,土壤与农田绘图可以提高1.8%的利润,指导系统可以增加1.5%的利润,可变速率技术(VRT)可以增加1.1%的利润。

数据显示,2400英亩以上的大型农场可以每年获利3.9万美元,只需约2年的时间即可收回成本;而800英亩的小型农场只能获利1.1万美元,需要6年多才能收回成本。目前,在美国25万个小型玉米农场中,部分农场正在使用精准农业技术。

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环境角度,这些基于高科技产品的精准农业方案最终目的是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升作物产量,节省生产成本。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7月13日)


材料三:

无线连接接入的进步一直是增进精准农业实践的使用和效果的一个重要驱动因子。但是在很多地区,无线接入还是有很多的困难。这大大限制了农民以及他们的顾问采用精准技术和数据工具的能力。在CropLife杂志最近的一个农业读者调查显示,233人中只有16%的人表示他们的无线服务是高度可靠和稳定的”,大约19%的人表示“可靠性和稳定性经常有问题”,3%的人表示“影响了他们的活动开展”,剩下三分二的人表示他们的无线服务一般可靠和稳定。

另外,虽然许多两年制学校和一些四年制的大学都会提供证书和学位作为他们农业或工程技术项目的一部分,但是能否跟得上最新的技术以及保证关联性仍旧是一个挑战。系统的巨大差异和不兼容性使培训变得复杂,而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学生的经验变得无关紧要或者过时。系统和数据兼容性的改进将一定程度上使得精准农业教育变得更加容易,但也很有可能继续使良好人才的获得变得非常困难。

(摘编自《农业工程》2017年6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采集技术与装备,可以为精准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服务。
B.未来农业的形态就是,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遥控,实现全过程管理的技术解决。
C.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升作物产量,节省生产成本,可基于高科技产品的农业方案。
D.系统和数据兼容性的改进,使过去的经验不太重要,获得良好人才可能变得更困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中试、推广和转化,能实现天空地数字农业产业化。
B.只需通过手机遥控等智能终端就能完成农业生产不仅只是一个梦想。
C.农场越大,精准农业技术提供的利润也就越高,成本回收周期越长。
D.增进精准农业实践的使用和效果可通过改进无线连接接入技术来实现。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19-06-06更新 | 1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的开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逐步显现。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最让人惊叹是它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6700米,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1.5亿欧元咨询费。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大桥标准沉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约4.4万吨。另外,沉管还要在12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TEC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


材料二:

通过上世纪80年代的“学习和追赶”,90年代的“提高和创新”,我国桥梁建设迎来了21世纪的“超越”阶段。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有8座在中国;而在2020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10座最高大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的。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大跨径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引领了世界。”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伊藤学说。

大桥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产业发展、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大型桥梁建设可有效拉动建材、制造、装备、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更可看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但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对此,专家认为,在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施工工艺相对成熟完善后,个别指标特别是跨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比如,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摘编自新华社《大桥上的中国-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调查》)


材料三:

图表1:2011-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增长(单位:单位米,%)

图表2:2014年公路桥梁调查表

(摘编自新华社《大桥上的中国——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调查》)


材料四:

我国桥梁建设空前繁荣,展望未来,桥梁的建设、维护任务依然很重。桥梁是交通的生命线,我们切实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桥梁建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摘编自《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使中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B.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既促进了该区域资金量等资源的流动,更有利于深化该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建设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可改善交通,也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展现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D.桥梁的修建能显现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目前我国桥梁建设在质与量方面都引领了世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1-2017年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同比增长率逐年下降,但同比增长保持在6%以上,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B.在我国公路桥梁中,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所占比重较大,新式钢混组合桥的数量与美日差距不大,这说明我们建桥技术提高较快。
C.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递增。
D.截至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总数与公路桥梁里程数均超越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位居世界第一。
3.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怎样才能越走越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9-06-18更新 | 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量子理论的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且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处理数据不像传统计算机那样分步进行,而是同时完成,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适于大规模的数据计算。传统计算机要分解一个129位的数的质因数,需要1600台超级计算机联网工作8个月;而如果用量子计算机,只需1台,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得到结果。

对于目前多变的信息,量子计算机能够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新的有用的信息。量子信息的处理,先需要对量子计算机进行储存处理,之后再对所给的信息进行量子分析。运用这种方式能准确预测天气状况,目前传统计算机预测天气状况的准确率达75%,但是如果运用量子计算机进行预测,准确率能进一步上升。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所有的电子器件都在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作为传统计算机物质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由于晶体管和芯片受材料的限制,其体积的减小是有相应的限度的。而每个量子元件尺寸都在原子尺度,由它们构成的量子计算机,其体积相比传统计算机会大大缩小。

量子计算机由于具有不可克隆的量子原理,不会遭病毒攻击而导致电脑瘫痪、个人信息被窃取。还有,当量子计算机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故障时,输入的原始数据会自动绕过,进入系统的正确部分进行正常运算。

由于存有一定的科技上的难题,所以,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但是,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正在以巨大的热情追寻着这个梦想。

(取材于360百科、百度百科)

材料二

30多年前,物理学家费曼提出利用量子构建计算系统。如今,科学家正在验证这一设想。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发起了一次线上分享会,探讨量子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路线和前景。

分享会的主讲者之一、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张辉认为,量子计算并非“玄学”,在激光、超导等领域,人们已经广泛应用了量子的特性。不同的是,此前的应用多在宏观层面,而量子计算则要在微观层面上实现控制,这其中有着很大的难度,是影响量子计算机面世进程的一个因素。

与超级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有何特别之处呢?

“如果用超级计算机实时规划最优路线,极限是控制几百辆汽车。未来的智慧交通要同时计算几十万辆车的出行路线,在理论上量子计算机能做到。”张辉说。

经典计算机用0和1储存与处理数据。量子计算机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基本计算单元——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0和1,即允许“叠加态”共存。这让其拥有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举个例子,假如在800万本书里找一个单词,经典计算机一本本地搜索,而量子计算机则分身为800万台计算机同步搜寻。因此有人说,在量子计算机面前,现在的计算机显得非常原始。

当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量子计算当作未来技术制高点,国内外知名的IT公司纷纷涉足量子计算。“全球量子计算创业公司超过百家,2019年是量子计算发展高光的一年。”张辉说。

量子计算机会不会把经典计算机挤下舞台?分享者认为,两者不是对抗关系,量子计算机不会全面替代经典计算机。经典计算机发展至今,已经能处理绝大部分日常任务,未来两者应该兼容、融合。

(取材于2020年4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12月6日,从合肥高新区传来好消息,该区企业本源量子研制成功了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目前,绝大多数量子计算机研发团队仍在使用商用仪器设备自行搭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产生成本昂贵、兼容性差、功能冗余、难以集成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安徽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半导及超导量子比特进行创新利用与研发,研制了一套精简、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它可以将所有量子计算控制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一台机器内。这也是我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院士表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是迈向量子计算机重要的一小步。他介绍:“量子芯片能够进行运算,需要把运算数据输进去,还要操控程序怎么编,编完以后怎么让它运行,这就需要外围有一套测控系统,这就是这个体系。”

此次正式推出的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能够提供量子芯片运行所需的关键信号,还可处理量子芯片传回的信息,执行对量子计算机程序的编译。它将主要应用于量子芯片的测试研究与量子计算机的原理搭建,提供量子芯片的运行环境与接口,提供量子芯片所需的信号生成、采集、控制与处理,可以应用于精密测量、基础科学研究、雷达探测等领域。

(取材于央广网、《新安晚报》)

1.根据材料一,下面对“量子计算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量子计算机能够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
B.量子计算机是可以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
C.量子计算机的认定,只需看其处理和计算的信息是不是量子信息。
D.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完成传统计算机需要分步进行的数据处理工作。
2.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要分解一个129位的数的质因数,1台量子计算机几秒钟即可完成。
B.运用量子计算机来预测天气状况,其目标应设定为准确率超过75%。
C.量子计算机因不受材料的限制,其体积相比传统计算机会大大缩小。
D.量子计算机的神奇处在于整个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够进行正常运算。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的“科学家正在验证这一设想”与材料一中的“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正在以巨大的热情追寻着这个梦想”所表达的意思大体一致。
B.材料二中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线上分享会中探讨的量子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路线系指将量子计算机做成材料一中所说的物理装置。
C.材料一中说,“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其原因之一是材料二中谈到的量子计算要在微观层面上实现控制,难度很大。
D.材料一中的分解一个129位的数的质因数的例子中,量子计算机之所以能远胜于超级计算机,主要原因是材料二中提到的它有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
4.根据材料二,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量子计算机的基本计算单元是量子比特,量子比特可以既是0、又是1。
B.量子计算机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使之可分身为很多很多台计算机同步工作。
C.2019年是量子计算发展高光之年,所以全球逾百家公司纷纷介入量子计算。
D.将来,如果有一天量子计算机面世,经典计算机也应该不会被彻底抛弃。
5.下列有关本源量子研制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推出的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的意义与价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规避了使用商用仪器设备自行搭建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B.大大加快了量子计算机研制的步伐,让人们看到了量子计算机很快就要诞生。
C.作为一套外围测控系统,能够为量子芯片进行运算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
D.能够为量子芯片运行提供关键信号,处理回传信息,编译量子计算机程序。
6.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一说,就目前来看,研制量子计算机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各是什么。
2020-07-13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