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7 题号:1071935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病中所见夏日景色。起句写气候变化,“冷欲秋”虽未入秋,已感秋意袭来。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既写出了身体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表现。
B.“断云”句写水面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派开阔、苍茫的景象,引发了词人空虚、落寞和惆怅的情绪。
C.下阕开篇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表现诗人自适旷达的情绪。“一丘一壑也风流”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最后的“衰”“懒”二字写病后衰弱之感,流露出归隐的意愿。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寥寥数字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意味深长,不着痕迹。
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年调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注】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西边的天门,化用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屈原在天门吃了闭门羹。④寥天一:天界。⑤玄圃:传说神仙居住的山。⑥燕:同“宴”,即宴饮。⑦苍壁:指至高无上的恩遇,只有将成霸业的秦穆公和将为正卿的赵简子才得到过苍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序表明了写作的原因和心情。作者自以为得了天赐石壁,精神为之一振,作者在喜悦的心情下,写作本词。
B.屈原在主客观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常以幻想的方式求得精神寄托,本词也是如此,但同样是幻想到达天门,作者的经历与屈原却大相径庭。
C.下阕写受赐与怀乡。天帝设瑶池宴来款待我,“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设想天帝对自己的勉励。
D.“一丘一壑”本指隐者的住处,词中“一丘壑”则指作者瓢泉宅第亭园的一部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明自己归隐的志向。
2.本词与《蜀道难》都使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6-13更新 | 1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都是写愁的名句,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B.“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
C.“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这两句写作者对人生的体会,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说中,寓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D.“浮云出处元无定”中“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
E.“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致仕、退隐后的自由与喜悦之情。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分条简要赏析。
2017-03-14更新 | 15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指辛助,辛弃疾同族兄弟。②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钟鼎”代指做官,“山林”代指归隐,在朝在野都是幻梦,就该宠辱不惊。
B.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构思新巧的诗句,如此悠闲过一生,生活依然惬意。
C.下阕前两句写别后场景:风雨之夜,兄弟二人挑灯夜话,对床不寐,手足情深。
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晓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
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词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2019-05-09更新 | 1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