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一 期末 2020-07-25 3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罪(qiān) 千(qí) 自(xǔ) 汗涔(cén)
B.橹(qiáng) 凝(yē)头(càn)炙人口(huì)
C.拭(wèn)傲(jù)惶(xī)求田问(shè)
D.酒(lèi) 冠(miǎn)雪(chǐ) 前合后(yǎn)
2020-07-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各项概念之间的关系,与所给示例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亚洲——非洲
A.战争——和平B.心理学家——作家C.球星——明星D.悲剧——喜剧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C.领导干部能否做到知足知止,不仅关系到民心向背,政权兴衰,而且关系到领导干部自身的前途命运,因而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D.有关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杂剧的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句话评价的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C.司马迁《史记》、范晔《汉书》、班固《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合称“四史”,“四史”对我国文学和史学有很大影响。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曹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等。
2020-07-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各题。

键盘敲打,手机按压,语音输入……网络信息时代,汉字输入方式丰富多样,研墨润笔、硬笔书写等传统的汉字书写方式似乎江河日下。面对键盘族的“失写症”,有些人大声疾呼要回归手写,其____________可以理解。但是,在人们对汉字非手写的输入方式已经_________的当下,逆潮流而动的“复古”,并非明智之举。办公场合、日常生活,(                 )而且本着_________的理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更快、更新的汉字输入方式定然会出现。因此,大可不必为汉字手写式微而_________。“此长”并不一定要以“彼消”为代价,本着各有所长,各有所用的原则,应让“打字”与“手写”各美其美,各臻其妙。譬如,现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都具有手写录入,这也是“键盘打字”的进化。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苦心孤诣       习以为常       与时偕行       怨天尤人
B.良苦用心       习以为常       与时俱进       杞人忧天
C.苦心孤诣       不足为奇       与时俱进       杞人忧天
D.良苦用心       不足为奇       与时偕行       怨天尤人
6.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字”因其简便、高效,而为普罗大众青睐,这是无法也不必用“手写”取代的。
B.因其简便、高效,“打字”为普罗大众青睐,这是无法也不必用“手写”取代的。
C.因其简便、高效,“打字”为普罗大众青睐,这是不必也无法用“手写”取代的。
D.“打字”因其简便、高效,而为普罗大众青睐,这是不必也无法用“手写”取代的。
2020-07-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艺术,让人成为幸福的人

张新科

“艺术何为?”当我们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艺术可以使我们获得知识,如孔子认为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艺术可以让我们观察社会的风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艺术更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这也是艺术区别于一般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特征。

艺术,让人成为感性的人。艺术之美,在于它让我们的身心培养一种对日常生活的敏感,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之丰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春夏秋冬,山石海花……当我们对寻常之物能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从而将这些日常之物转化为艺术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一颗艺术之心。艺术之美,在于它还可以让我们感受人性之深度。《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的感伤,《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深情,更有“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庄子·盗跖》)的动人故事……艺术让我们懂得,原来人还可以如此执著,如此深情。

艺术,让人成为理性的人。艺术往往承载着人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诉求。苏轼所谓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以及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体现着他们对中国水墨画的态度和看法。《哈姆雷特》在表现了王子犹豫的同时,也体现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过渡时期人的精神轨迹。艺术深深地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像有秩序的社会一样,艺术也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和理性,从而影响着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欣赏者的理性。

艺术,让人成为完整的人。《摩登时代》中“拧螺丝”的片段讲几个工人在车间里站着一直重复同样的工作,有拧螺丝的,有捶打加固的……可以说这是在讽刺工业时代人的机械化,或者说是人的异化。异化劳动的目的是局限的,乃至压迫劳动主体的。每天重复“拧螺丝”对人的身体健康无疑是有害的,而且拧螺丝仅仅是为了“挣工资”这一局限的目的——它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对立的。艺术却可以避免这种异化劳动的弊端。在创作中,艺术家不但需要调动整个身体,还要去构思,这就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艺术活动中的人与其目的是合一的,不是分裂对立的。

艺术,让人成为自由的人。迫于生计、囿于名利,我们一些美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变得渺小卑微。尽管如此,我们的内心都曾在某一瞬间变得如三月煦风般温柔。这是人性中本来所固有的诗性——对自由的钟爱。在艺术活动中,我们可以暂时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不必为物质、名誉等所累,从而达到完全的自由。艺术给人的自由,是一种突破时空限制的自由。在中国水墨里,有限的空间往往指向无限的境界,所以有了“马一角”“夏半边”“留白”等手法。艺术给人的自由,是一种虚实结合、有无相生的自由。这种境界如镜中花、水中月,让我们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往来穿梭。艺术的美妙,就在于它的这种韵外之致,让我们超越时空的限制,跨越虚实的鸿沟,自由地徜徉遨游其中。

艺术丰富了人性,也深刻了人性。通过艺术,我们获得的不仅是美感,还有心灵和精神的自由,以及整体性的全面发展。人之所以离不开艺术,就在于人的生命需要艺术,人向往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使得人从生命深处召唤艺术满足。

艺术,让人成为幸福的人。

(选自《中国文化报》2018-11-25,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与一般日常生活用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只有艺术才可以给我们美的感受。
B.艺术影响着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欣赏者的理性是因为艺术有着内在的逻辑和理性。
C.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调动整个身体去构思,这就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D.中国水墨画里使用了“留白”的表现手法,于是将有限的空间指向无限的境界。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艺术何为”这一问题入手,引出了关于艺术作用的话题,进而展开多层次论证。
B.文章运用《摩登时代》之例,从反面论证了“艺术,让人成为完整的人”的分论点。
C.文章第五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方法来论证了分论点。
D.文章从四个层面论证了艺术的作用,进而提出“艺术,让人成为幸福的人”的中心论点。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不仅可以展现人性的丰富,还可以发掘人性的深度,让人成为完整、自由的人。
B.唐诗被人吟诵、喜爱,是因为它能唤醒人性中本来固有的诗性,让人暂时离开现实。
C.异化劳动中作为劳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劳动客体的结果之间是一种分裂乃至对立的关系。
D.艺术既有物质性又有独特的审美精神性,因此我们才可以在艺术中无拘无束地遨游。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犯                                             精思傅会,十年
B.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C.以讽谏                                             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D.夫赵强燕弱                                      秦王与群臣相视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B.汉亦留之以相     当:抵押
C.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D.大王亦赦臣        幸:宠幸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D.拜送书于庭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贪,其强   ②决约不偿城   赵使者蔺相如   ④虞常果张胜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君幸于赵王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为降虏于蛮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6. 下列句子中关于古代官职变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为太史令。——迁:升迁。
B.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举: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C.上书乞骸骨,征尚书。——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D.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出:出任京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

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纶,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国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天启元年六月还朝。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都御史邹元标侍经筵而踬,帝遣中使问状。国祚进曰:“元标在先朝直言受杖,故步履犹艰。”帝为之改容。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

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赠太傅,文恪。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八》)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B.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C.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D.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御史,是由中央派出巡视地方的御史,既可对府、州、县等衙门进行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谥,一般指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颁赐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国祚富有胆识,嫉恶如仇。担任礼部右侍郎期间,针对陈奉横行不法之举,他给巡按御史曹楷写信,请曹楷检举揭发陈奉的罪状。
B.朱国祚参议朝政,敢于直言谏诤。对外戚郑国泰的不当言论,他不惧权势,指出其乖谬之处。皇长子之事,他上疏数十次,最终让皇帝确定了储位。
C.朱国祚清正谨慎,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面对别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的言论,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D.朱国祚不计前嫌,一心为公。当因事触犯自己的礼部侍郎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他联合其他大臣极力挽救。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
(2)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2018-11-01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病中所见夏日景色。起句写气候变化,“冷欲秋”虽未入秋,已感秋意袭来。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既写出了身体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表现。
B.“断云”句写水面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派开阔、苍茫的景象,引发了词人空虚、落寞和惆怅的情绪。
C.下阕开篇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表现诗人自适旷达的情绪。“一丘一壑也风流”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最后的“衰”“懒”二字写病后衰弱之感,流露出归隐的意愿。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寥寥数字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意味深长,不着痕迹。
2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2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并未花费笔墨表现战场上的激烈交锋,而是另辟蹊径,写儒将于从容谈笑间挫败敌人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热闹景象讽刺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已忘却国恨家仇,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爱国真情。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与“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意象相同,意境相似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7-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沉默的英雄

钟兴

当乡亲们敲锣打鼓送顺子出去当兵时,就断定顺子走出了枫树湾,定会吃上“国家粮”,不再回来了。

但艳子坚信他会回来。因为顺子答应她,等他立功退伍回到枫树湾就娶她进门。

顺子服役3年,部队又留了他3年。听说顺子在部队还立了大功。听人说,顺子立功后变了心,继续留部队。慢慢地,艳子也有了些担心,好久没收到顺子的信了,他还回枫树湾吗?

然而,顺子回来了——在一个黄昏,突然就回来了。冷冷清清、独自背着军用背包就回来了。

让乡亲们觉得奇怪的是,回来后顺子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活泼多话的顺子现在沉默寡言了。

先前退伍的旺财就断定,顺子一定是犯了错误、一定是受了处分才回来的。

无聊的枫树湾,都热闹地传播着这消息。之前一直以顺子为荣的村民,现在对他似乎唯恐避之不及。虽然,表面上还是客气而平静地应付。

父亲问了顺子好几次,顺子也沉默以对。只是顺子出去劳动还算勤快…因为家里多了个劳动力,经济情况也有许多好转。后来,父亲也不再问了。

对部队的好奇,对顺子突然回来的不理解,乡亲们会忍不住问,实在问急了,顺子只好含糊着说:“没啥好讲的,在部队,我只是炊事班做饭的……”

最矛盾的当然是艳子了。是否要嫁给顺子呢?他真的是受了处分回来吗?要是这样,该怎么办呢?

但这个事情可不是小事呀。她约顺子单独出来,专门问他。但他还是沉默,只是告诉她,他没有受处分。

那为何会不明不白就退伍回来了呢?

你不是希望我回来娶你吗?

说完后,他又沉默。

艳子没词了。她只好选择相信他,不相信他,又能怎样呢?

于是,他们结婚了!

过日子,平淡的日子,沉默的日子。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他们有了儿子,到后来,儿子也有了儿子。

村里有了电视,顺子最喜欢看军事频道。但他还是不谈部队的任何事情。好像他从来没有当过兵,从来没有在部队待过。他甚至几乎从来不参加任何战友聚会……自然,也从来没有战友来看望过他。

于是,艳子也不再追问,她觉得,他是否立功、是否是英雄都不重要了。反正能够相守一辈子也是不错的。

只是顺子的沉默,让艳子觉得这一辈子太难受了。

一辈子很长,一辈子很短。一年秋天,顺子去了。

他的坟头就在他戴着红花出去当兵的路边那个山坡上,面向南方,似乎一直默默地注视着从山外进山的客人,也默默地关注着从枫树湾走出去的人。

就在顺子去世半年后的一天,《沉默的英雄》电视摄制组开进了枫树湾……之后,村民从电视上看到顺子的事情。其中有一张合影照,顺子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介绍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64年7月23日,吴立顺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与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某营全体官兵的合影。

原来,顺子在部队通过选拔,成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一名标图员。标图员是部队的关键岗位,他专门设计出“近快战法”,把参数测算时间由之前的18秒压缩到8秒。“标图就是在和飞机赛跑,迟标1秒、错标1厘米,空中目标就会偏出很远。”

这支部队进西北、下江南、战荒漠、斗山川,顺子和战友们在无人区开辟阵地,在大山中挑战生存极限……该部队有着严格的保密纪律。工作性质、部队驻地等都不能对任何人讲,包括父母妻儿……退役前,保密干事再次对他宣布纪律: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泄露军事机密。

电视上介绍说,该部队曾3次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吴立顺直接参与过标图。中央军委与国防部授予他个人一等功、二营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荣誉称号。

顺子果然是立过大功的英雄呀,顺子大名就叫吴立顺呢。

电视播出后不久,从山外来了许多军人,据说,那是顺子的战友,带队的是一位将军。

军人们在顺子的坟头上插满了香烟,再浇了3瓶当地烧酒。

将军郑重地给他敬了军礼。

(原载《花都湖》2018年第4期,有删改)

2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集中紧凑,在短小的篇幅里书写了顺子退伍后三十多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结尾处写战友们前来祭奠顺子是小说的高潮。
B.顺子参军时,很多村民都以他为荣,等他退伍时却只是对他表面客气,实则唯恐避之不及。这体现了村民的趋炎附势,口是心非。
C.顺子一直挂念着部队,但他决口不谈部队的任何事情,也从不和战友来往。妻子艳子无法理解他的这些行为,却理解他为何沉默。
D.小说很多细节前后照应,如前文顺子当兵时极少与艳子联系,后文写顺子所在部队有严格的保密纪律,这体现了构思的巧妙之处。
25.请简要赏析“顺子”这一人物形象。
26.小说原来的结尾是“当敬礼的手缓缓地放下,将军老泪纵横,喃喃自语:‘老班长,三十年的保密期,而您却坚守了一辈子!’”你觉得哪种结尾更好?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九、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以下是明华写给他的导师王教授的一段话,其中有几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三处并作修改。

王教授,昨天研讨会上您的一番话,抛砖引玉,令我受益匪浅,我将自己的思考整理出来,请您斧正!您主编的《宋词鉴赏丛书》聚集了不少青年才俊,作为您的高足,我也忝列其中,深感荣幸。您嘱咐我搜集研究资料,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明天是端午节,这是我的家母从家乡带来的粽子,请您笑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7-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据统计,在驰援湖北武汉的4.2万医务人员中,90后、00后的年轻人有12000人,约占整个队伍的1/3。许多青年“学着前辈的样子”,写下“我年轻,让我上”的请战书,义无反顾投身于抗疫一线。

材料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学生徐子扬正月初一跟随父亲踏上从故乡返回武汉的征程,参与了火神山医院建设。

材料三:清华大学在线教育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学生居家学习不受课堂的特定空间限制,学习的同时可能分散注意力做其他事情……种种情况表明,学生居家上网课70%属于“假学习”。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请以“绚丽青春,从我做起”为主题,以“复兴高中”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演讲稿,面向全校师生做国旗下的讲话。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小题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音选择题
2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结构混乱选择题
4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5-60.65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10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11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2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3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4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270.65得体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7-9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24-260.4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单文本
三、文言小题
150.65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160.85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典章制度选择类
四、文言文阅读
17-200.65《明史》  史传文
五、古代诗歌阅读
21-220.65辛弃疾(1140-1207)  词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六、名篇名句默写
23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七、作文
280.65青年成长  道德与社会  哲理与生活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