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107280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中国成立初期约有老字号1万多家,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酿造、医药、居民服务等众多行业,在满足消费需求、倡导诚信经营、传承和展现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字号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但是在当代城市更新及经济模式的转换中,许多老字号企业因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倒闭或濒临倒闭。作为传统社会遗产,老字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其资源并进行转化才能体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材料二:

老字号兼具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传统工商业的精髓,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社会遗产,老字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其资源并进行转化才能体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老字号建筑就是中国重要工商业文化遗产的载体,透过一个个店铺、一块块匾额,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尽显眼前。北京的大栅栏是形成于明朝中期的著名商业街,成就了许多老字号,大栅栏传统商业文化保护街区,1990年被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大栅栏商业建筑群,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华老字号”共有77处。依据相关规定,越来越多的老字号店铺、生产工具、牌匾、器物等会进入文物的行列。

对许多老字号而言,其历史文化价值还通过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体现出来,如老字号的品牌、传说、工艺流程、商道文化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老字号企业的技艺与文化,如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等。“一些重要的技艺、产品和民俗只有在老字号企业的生产和实践中才能活化起来,从而得以传承和传播。”老字号的发展与否,不仅是关乎企业命运的问题,还关乎传统社会遗产能否传承和延续的问题。

(摘编自2020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网《老字号遗产资源的转化及其价值》)

材料三:

在南京,古南都集团旗下老字号品牌门店全线上线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用数字化技术助力经营恢复。“古南都集团旗下老字号资源丰富,比如马祥兴菜馆、绿柳居菜馆都是百年老字号。但遇到疫情后,餐厅堂食生意受到影响。我们就考虑通过饿了么拓展外卖销路,很快就上线了。”古南都集团餐饮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金灿介绍说,目前古南都在南京的十多家门店全线上线饿了么,市民在家里下单,就可以享受到陪伴了南京几代人的熟悉味道。

金灿表示,上线饿了么,是古南都借力数字化技术以适应餐饮行业新形势的既定战略。此前,绿柳居菜馆就和口碑、饿了么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清晰掌握用户群体的年龄分布、口味偏好,并据此研发菜品、预测销量,效果很明显。“众多老字号上线外卖之后,我们会充分利用积累的数据,在平台的帮助下有针对性地提升经营策略”。

(摘编自2020年2月中国江苏网《南京百年老字号用数字化助力经营恢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字号不仅历史悠久,行业众多,而且信誉良好,文化底蕴深厚。
B.“六必居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生动道出六必居酱菜的特色。
C.“同仁堂”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药品上,还包括技艺与中医药文化等。
D.北京的大栅栏是我国重要工商文化遗产的载体,属非文化遗产范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量众多的老字号曾经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我国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宝贵财富。
B.全聚德之所以能成为北京的象征,是因为它的烤鸭是中华第一名吃,是北京历史传统中一种重要的商业贸易景观。
C.作为中国工商业文化遗产的载体的老字号建筑,不光是传统工商业的精髓,还反映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
D.老字号遗产资源价值重大,保护发展老字号一方面关系到老字号的命运,另一方面关系到传统社会遗产的传承和延续。
3.对于老字号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你打算给出哪些建议?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表述。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6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C.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只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3.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0-11-24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就,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1:

数据来源: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表2:

数据来源: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域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让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7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C.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D.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B.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C.“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材料三中仇保兴说的“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意思是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定居该城市。
E.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2018-04-21更新 | 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试题。

材料一:

“天和出征,翱翔外空”,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以万钧之力,将我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也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稳稳“迈开”了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走的是一条艰苦卓绝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处于第一阶段:通过发射“天和”核心舱和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验证柔性太阳电池翼和驱动机构、空间站推进剂等技术。

“天和”核心舱由节点舱、生活舱和资源舱组成,它的体积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位都大。其设计寿命是10年,并可通过维修延长寿命。舱内配置有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以及锻炼区,能够为航天员工作和生活提供舒适良好的条件。核心舱是空间站的指挥控制中心,具备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等能力。

中国空间站构型极其复杂,舱体多,不仅各个飞行器相当于一颗颗“卫星”,而且各飞行器经过不同组合,又变成了一个个新的航天器。因此研制团队面临着力学、通信、电源等问题,以及失重、辐射和太阳光照等各种挑战和阻力。在近地轨道建造空间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也有丰厚的回报。中国空间站建成后,既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一流的太空实验和科学探索平台,独特而珍贵的太空环境和资源,将为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提供有力保障,有望涌现出更多科学成果,揭示宇宙的奥秘。

不久之后,“天和”核心舱将首次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的造访,到2022年前后,空间站将完全建成。对无止境的太空探索来说,空间站只是未来征程中的一个新起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一定能够探寻到更多的宇宙奥秘,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

(取材于余建斌、石璇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迄今为止,人类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三种载人航天器。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因运行时间短、容积小,主要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为空间站接送航天员和货物;而空间站则具有寿命长、容积大、功能强、载人多等优点,是开发太空资源的理想基地。

1961年,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1号”飞船,10年之后,又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从1986年开始,苏联发射了由多个舱段组成的“和平号”空间站,由1个核心舱和5个实验舱组成,大大提高了空间站的工作能力。1993年,美国对“自由号”空间站建造方案进行了“大手术”,采用了很多前苏联空间站的成熟技术,这就是今天“国际空间站”的前身。

“国际空间站”是一项国际太空合作计划。1998年11月,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舱发射成功,随后10多年间,其太空舱逐步增加至15个。2010年,国际空间站最终建造完成并转入全面使用阶段,之后陆续有新的太空舱加入。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世界上耗时最长、涉及国家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航天工程,主要由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部门共同运营。

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只有15年,如今已是国际空间站工作的第23个年头,超长的服役期使得空间站的设备性能严重老化,每年的维护费用高达50亿美元,依旧无法修补超长服役带来的损伤。除了技术问题,国家间的政治博弈、政策变化也在持续发生。参与国际空间站运行的各国专家目前已经一致同意将其安全运行到2024年。

国际空间站退役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可能将是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作为长期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这里可以支持开展大规模、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将搭载安装包括生物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微重力等类别相关的科学研究实验设备。同时,将部署10余个先进科学实验柜、舱外载荷安装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巡天望远镜,提供空间科学实验条件。

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飞跃,加快了人类探索、开发、利用宇宙的步伐,必将带动众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进步和突破,推动航天成果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造福人们的美好生活。

(取材于彭丹妮、王恩泰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天和核心舱成功入驻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顺利进入第一阶段。
B.中国空间站的构型极其复杂,每一个飞行器都相当于一个航天器。
C.在远地轨道建造空间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是也有丰厚的回报。
D.天和核心舱发射之后不久,我国将向其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天和”核心舱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我国空间站组建成功B.使用寿命可以超过10年
C.是空间站的指挥控制中心D.能支持航天员长时间生活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际空间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身是“自由号”空间站
B.目前总共建有15个太空舱
C.正面临技术以及国家间政治博弈等问题
D.有望由多个国家共同安全运营至2024年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天和”“东方1号”“和平号”都属于载人航天器。
B.“天和”发射与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升空相距60年。
C.受设备性能老化影响,空间站的寿命一般只有15年。
D.2024年后,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成为太空唯一空间站。
5.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国空间站建造的意义。
2022-09-03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