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1073443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此诗作于作者40多岁时。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诗句“阿宣行志学”中,“志学”与“束发”同义,意思是_______
2.黄庭坚评价此诗时说:“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和乐安闲的意思)慈祥、戏谑可观也。”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语言的幽默特点。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古代诗歌阅读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②,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胜:美;③纪:经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田园诗人,其塑造的“菊花”形象成为众多失意文人的精神寄托。
B.本诗从体裁上来说为五言诗。诗歌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本诗为近体诗。
C.陶诗贵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
D.本诗描写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氛。
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2017-03-14更新 | 13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 ①将:岂。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所见的美景,诗人与友人登高饮酒,其乐融融。
B.“相思”指农闲下来想到意趣相投的友人,即便已经睡下也要穿上衣服前往相见。
C.诗歌第五联使用反问,表现了诗人不愿急着离开这种生活的心理,道出了久居的意愿。
D.在诗歌最后两句中诗人悟出了自然之乐的真谛:人生必须自食其力,尽力耕作必有收获。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2022-05-26更新 | 11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四句,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光明澄澈,展现开一幅无限阔大光明之境界,这也是陶渊明襟怀之体现。
B.“夜中枕席冷”中一“冷”字,表面上写的是半夜时分睡觉的枕席让人觉得寒冷,实际上是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C.七、八两句在全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气变”“时易”总括前六句,以“悟”和“知”很自然地引入到下文的抒怀。
D.陶诗“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与李白“……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诗句内容、情感有相通之处,且两诗风格一致。
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表明“悲凄”,他为何“悲凄”?请简要分析。
2022-07-06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