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1075124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①左省:唐朝时中央官署门下省的别称。②掖垣:皇宫的旁垣,门下省的官署所在③玉珂:马络头上的装饰物。④封事:密封的奏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诗人上奏疏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由景及人,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
B.“不寝听金钥”着重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诗人值夜时无法入睡,仿佛地听到了有人开宫门时的钥匙声。
C.“因风想玉珂”描述风吹檐间铃铎,清晰听到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表现诗人唯恐早朝落后的心神不宁的心情。
D.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次日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询问时辰,体现诗人勤于国事。
2.有人评价本诗前两联,首联扣题“谨严”而颔联描绘“生动”,请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2021-11-27更新 | 12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城中”云气翻滚腾涌而出,“城下”大雨倾盆都衬托出山城之高峻。
B.首联和颔联以云雨寄兴,借倾盆大雨、峡谷中传来的雷鸣、古木苍藤、日月等意象,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颔联“高江急峡”与“古木苍藤”, “雷霆”与“日月”,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有声有色。
D.艺术上,本诗境界开阔;诗人在描写上富有变化,参差错落,既描写了云涌雨骤的景象,同时又给读者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
2.本诗从听觉角度描写了哪两个声音?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04-04更新 | 6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雟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④间。

弊裘苏季子⑤,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雟(xī),古郡名,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进扰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猿啼失木,指猿因失去栖息地而哀鸣。⑤弊裘苏季子,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所见之景,画面富有层次,由近及远,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
B.颔联描写了越雟与荆蛮的气候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意在表现当地气候恶劣。
C.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雁衔芦草,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漂泊无依的现实处境。
D.全诗写山水,写边境,写雁猿,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用典等艺术手法表达复杂情感。
2.后人多用“沉郁顿挫”评价杜甫的诗风,清人吴瞻泰认为“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请结合吴瞻泰的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诗如何体现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
2022-03-03更新 | 4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