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7 题号:1171923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此诗作于作者出川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之中,“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
B.颈联是诗人的愤激之语,诗人抱负远大,却因年老多病而壮志难酬。
C.诗人以天地间飘飞的沙鸥喻己,有自伤漂泊之感,更显孤独和凄凉。
D.整首诗内容深刻,结构谨严,景中有情,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2.首联颔联写景,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后游①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②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①此诗是唐肃宗上元年,作者重游修觉寺时的作品。此时正值安史之乱,也是杜甫漂泊西南期间。②烟光:云霭雾气。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用“曾”和“再”点明题目“后游”, “桥怜再渡时”中的“怜”为”爱怜”之意。
B.在诗人看来,壮丽秀美的山川好像等着诗人去登临纵目,斗艳作姿的花柳无私地盼望着诗人去领略欣赏。
C.“野润”一句写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火地。 “沙暄”一句写傍晚余晖迟迟不退,人们在沙地上嬉戏,声音杂乱。
D.颈联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诗人从清晨到傍晚都在此,可见其流连之久,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景色之美。
2.诗的前两联写人有意,物有情。下列诗句中最接近这种写法的诗句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B.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
C.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D.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唐·王维《书事》)
2020-09-28更新 | 11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诸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注]①东藩:东方的州郡,这里指北海郡。当时李岂(678-747)为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②皂盖:青色车盖。汉时太守皆用皂盖。③玉佩:唐时宴会有女乐,此处指唱歌劝酒的歌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句点题,叙写诗人陪同北海太守李邕游览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历下亭。
B.“云山已发兴”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言云山也被宴会撩动了兴致,显出宴会之兴盛。
C.诗歌第七八两句描写宴饮的环境,竹色波光,清凉交映,给宴会增添了雅兴和趣味。
D.全诗寄情一场文人盛宴,叙事简洁,议论精警,体现杜甫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2.诗歌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2020-11-13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判:同“拼”,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颔联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面对眼前的美好春色,十分愉悦的心情。
D.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E.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2.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与《旅夜书怀》诗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共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偶除外)?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017-03-14更新 | 2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