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1078503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以及世界,我们不得不说,垃圾分类这场“战争”,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先不说中国早在2004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且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单就我们个体而言,垃圾给我们不仅仅造成了环境上的污染,更为可怕的是,它已经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被腐烂垃圾污染过的饮用水源、焚烧垃圾排出的污染物等无不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吞噬着我们的健康,如果再不进行垃圾分类,终有一天我们将自食恶果。

垃圾分类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消费需求已经从满足数量型转向追求质量型,但供给结构仍然重视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不少高品质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垃圾是生产和消费的末端产物,粗放式、碎片化、被动式的垃圾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而垃圾分类是对垃圾的精细化、全过程、主动式管理,会从末端对上游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倒逼重整作用,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逐步完善,引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垃圾分类需要久久为功》,“延安新闻网”2019年7月11日)

材料二:

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分为分类投放、收集和转运及安全处置几大环节。其中,垃圾是否分得开要靠居民动手,这是基础性工作;有序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则有赖于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建设,最终的目标是确保各类生活垃圾有合适的归宿。两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依存,特别是应该依据各种生活垃圾的利用方式来确定如何开展前端分类,两者对接顺畅,才能实现源头分得开、末端用得好的理想状态。目前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家携起手来,将一件一件“垃圾分类”的事情办实做好,我们就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摘编自《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材料三:

2017年中国各类可回收资源价值(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19-2021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材料四: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广泛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已有9个城市完成立法;80%以上的城市采取“四分法”,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上海市更是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摘编自《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新华社2019年6月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保障个人自身健康还是为了社会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垃圾分类处理已迫在眉睫。
B.生活垃圾处置的分类投放,收集和转运及安全处置几大环节,有赖于居民动手、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建设。
C.推行垃圾分类关键之一是推动群众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通过教育引导让群众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D.我国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到2025年底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原因在于垃圾分类所需的必要设施不足,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高。
B.我国各类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价值高,并且不断增长。2016年至2017年,我国废钢铁回收价值的增长幅度最大。
C.垃圾分类的46个试点城市中,大多数城市采取“四分法”垃圾分类;9个城市完成立法,上海市的立法号称最严。
D.目前,全国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启动、初见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做实做细垃圾分类工作。
3.在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年)》日前正式发布,旨在梳理我国财商教育发展现状,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白皮书》指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正在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关注各类理财、投资产品,财商教育市场正逐渐趋热。稳中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加之巨大的财商教育市场需求,财商教育开展适逢其时。

《白皮书》还指出,客观来看,我国居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仍有大部分人群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足,且投资行为非理性特点突出。近年来,“非法集资”、“P2P爆雷”、“保健品骗局”等问题频繁发生,反映我国居民在“认识财富、对待财富、运用财富”的精神层面仍需要加强。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企业等,应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多元化投资者教育体系,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开展国民财商和投资者教育服务,不断提高财商和投资者教育的灵活性,扩大国民财商和投资者教育人群覆盖面,实现我国居民金融素养、投教水平的整体提升。

(摘编自《应多方联动构建多元化投资者教育体系》,《经济参考报》2021年1月29日)

材料二:

“史上最快!无须担保,3分钟下款!”“随借随贷,上门服务,个人信息绝对保密!”只要动一动手指,在网络上填写相关资料,就能预支消费。“馅饼”背后,却是巨大的陷阱。不久前,深圳警方经过数月侦查,摧毁了一个侵害300多名在校大学生、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的“套路贷”诈骗团伙。

除了贷款消费、借钱度日外,大学生财商素养欠缺还表现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甄别能力不足上。看到校园广告上“收益率高达20%”的宣传语,山西某大学学生赵宇将父母给的一个学期的生活费都投进了某小额信贷公司的理财产品上。可只有前两个月按时收到了投资收益,第三个月就怎么也联系不上对方了。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财商教育不只是家庭共识,也已成为政府部门极其重要的责任。美国早在1998年就首次发布财经素养教育标准,倡议并资助一项“为美国而储蓄”的计划,由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学生参加。英国政府2011年公布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计划,让储蓄和理财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2015年末,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

(摘编自邓晖、张雅凌《大学生该补补财商课了》,《光明日报》2018年7月3日)

材料三:

《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不太好”“一点也不好”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40.69%、14.08%和6.01%,多数人并未掌握专业的理财技能与知识方法。在金融“小白”进入市场之前,理财课堂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帮助呢?目前,市面上的财商培训课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类教育机构,为了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而开发的财商课程;还有一种是金融行业的销售人员,为了卖金融理财产品而开设的财商课程。而后一种,课程从开发之初就锁定了目标——卖产品。

在入门级别的理财投资课堂中,学员的基础普遍薄弱、目标不明确、学习也并不系统。大部分财商教育机构将这些“小白”学员作为收割对象,先以0元到十几元的“小白理财”课吸引用户,教学内容多为一些低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待取得学员信任后再露出“镰刀”本质,洗脑推销昂贵的进阶课程,有的还会向学员介绍明显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金融产。

市场上,有不少机构借培训之名,推销高收益理财课程和产品。虽然引发不少投诉,但最后落地的监管与处罚却不多。有业内人士表示,财商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准入门槛和师资认证体系,课程是不是物有所值缺乏判断依据,这给监管带来困难。

(摘编自李国、武江民《帮你赚钱还是投资陷阱》,《大连晚报》2020年12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居民总体收入不断提高,有很多国民开始关注理财、投资等,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开展多方联动的财商教育恰逢其时。
B.有些财商教育机构敛财的方法之一就是先给学员教一些低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待这些学员获取一些小利益后就让他们购买价格高昂的理财课程。
C.美国倡议并投资“为美国而储蓄”的计划,让全国34个州的很多中学生接受财商教育,这说明发达国家已把财商教育作为政府部]的重要责任。
D.我国在2015年底已经紧随美国和英国建立了大中小学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长效机制,其特点就是在部分大中小学开展财商教育和金融知识课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法集资”、“P2P爆雷”、“保健品骗局”等问题体现了我国居民在理财、投资方面的盲目性,反映出我国居民在精神层面对“财富”理解的不足。
B.以推销高收益金融产品为目的的财商教育课程在受到投诉时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管和处罚,与金融行业的销售人员为卖金融产品开设财商课程有关。
C.《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研报告》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对自身金融知识水平有清醒认识,我国居民要系统接受财商教育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D.不久前深圳警方摧毁的一个“套路贷”诈骗团伙说明互联网预支消费的方便性使一些人陷入“套路贷”的泥淖。
3.目前我国在金融投资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1-05-27更新 | 4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公本位”、集体本位,而不是“私本位”、个体本位。某种程度上,正是“公本位”的文化传统使中国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儒家传统主张“修齐治平”一体。齐家之本在于修身,治国之本在于以国为家。《礼记》讲“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强调对百姓要“如葆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一言以蔽之,“修齐治平”之道在于克私奉公、视家如己、视国如家、视天下如国、与天下人同其忧乐。“公本位”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追求整体性福祉,强调社会公平,扶助贫困群体。“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成为“王道”政治理想。经过两千多年传承,“公本位”的文化传统成为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根基。

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也曾经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之初,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贫困人口,彼时的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数最多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建起集体化体制和单位体制,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还构建了一个广泛可及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令绝大多数人可享受基本医疗卫生、初级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这些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为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减贫奠定下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前的经济增长使民生水平快速提高。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一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减贫的一大可贵之处,在于创出了一种减贫的中国模式、闯出了一条减贫的中国道路,即超越了传统的以赋权为中心的模式,而以赋能为中心,通过运用综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提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参与发展的机会和能力。

在这种减贫模式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中国通过有组织的乡村扶贫、乡村振兴,打破过去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相对孤立的“原子化”状态,极大提升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通过构建乡村合作社等机制,吸引外部资源参与乡村建设,使乡村形成发展共同体,增强协同发展能力;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贫困地区推行产业扶贫,使贫困人口具有更多提高收入的机会;通过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可行能力”,实现“授人以渔”;通过普及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降低贫困人口的脆弱。由此可见,赋能式扶贫主要是一种发展支持政策,长期强调既要“输血”,更要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能力,即内生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脱贫、内生脱贫。

中国的减贫成就,对本国而言意味着人民福祉的重大改善,标志着国家发展的里程碑;对世界而言,意味着“贫困恶魔”并非不可战胜,这无疑会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鼓舞与激励。

(摘编自鄢一龙《脱贫攻坚:中国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与西方不同之路》)

材料二:

“十四五” 规划指出,新时期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激发农民内在活力,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

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实、落地。

我们应当清楚认识当前“农民”的特点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随着社会分工与人口流动,我国农民逐渐分化出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兼业农民、农民工、商业型农民等群体。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提高认知,充分挖掘不同农民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如留守村庄的传统农民,一般年龄较大,是对农业与村庄历史最熟悉的人群,是乡村发展最好的“乡愁”文化资源;新型职业农民,是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兼业农民与农民工是弥补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的主要人力资源;而经商型的农民精英,则是一批有能力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新乡贤”。

其次,要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与能力。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乡村产业发展、村庄治理、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组织振兴等方方面面,对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宣传,使农民群众真正明白乡村振兴与自己的切身关系。另外,要把农民主体意识培育与乡土文化重塑相结合,发扬乡土文化黏性,把分散的农民群体通过家乡情凝聚起来,以故土情怀提升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政府还要构建公益为主、市场为辅的常态化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把传统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加强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素质与能力。

另外,还要创造有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环境。一要完善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制度。如加大农业农村财政预算支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教育、医疗等政策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质量;完善农村金融、保险、土地、产业扶持等政策,构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二要优化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例如在村庄规划、产业振兴、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等工作中,为农民群众提供表达建议的渠道和参与的平台,真正实现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受益权。

(摘编自唐丽桂《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到整体脱贫的巨大转变。
B.中国减贫的最可贵之处,是以赋能为中心,运用综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提升贫困人口的能力。
C.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都是通过有组织的乡村扶贫,“授人以渔”,提高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D.只要让农民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上发挥主体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就可以顺利实施,全面推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同乐,追求整体性福祉,强调公平,扶助贫困等文化传统,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B.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规划的新目标新任务。
C.推进乡村振兴须根据农民群体的不同特点,充分挖掘其价值,让不同的农民群体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D.如果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那么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受益权就得不到保障。
3.下列农村人口脱贫方式中,属于“内生式脱贫”的一项是(     
A.通过基建,为贫困人口提供生产资料、提高小额贷款额度等。
B.帮助农民掌握手机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信息时代“新农具”。
C.选送优秀干部到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当好发展带头人。
D.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吸引工商资本打造如民宿、康养、特色小镇等乡村文创项目。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中国在减贫实践中为全世界的人类减贫探索出了哪些新路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08-01更新 | 2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如今,北斗系统闪耀浩瀚星空,织就天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中国智慧”。

北斗交通应用。600余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让交通监管部门有迹可循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危险驾驶、疲劳驾驶。据统计,有了北斗之后,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同时,国内有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

北斗渔业应用。7万余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北斗终端,北斗成为“海上保护神”,渔民说:“一拜妈祖,二拜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发挥突出作用,累计救助1万余人。

四点五万台北斗减灾终端得以推广,建成部、省、市(县)3级平台,实现6级业务应用,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更多的应用形式将被创造,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摘编自2019年09月30日北斗网《波澜壮阔七十载,经天纬地铸北斗》)

材料二:

(摘编自2019年07月22日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市场》)

材料三: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中国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斗相关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同时,为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我国还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捐赠了北斗系统有关设备,用以监测和评估相应地区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共同推动兼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应用服务亚太地区。以上这些合作,都为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北斗创造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摘编自201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网《2019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9年的390亿到2018年的3016亿,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九年间增长了七倍多,尽管2015年到2016年间增速略有回落,但总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
B.就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增速来说,2010—2011年呈增长态势,2015—2018年增速放缓,这表明我国这几年经济走势下滑,2010—2015年波动较大,行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C.2011年的增速约为40%,之后快速降低,到2012年跌至谷底,2013年则快速反弹,同比增速为33%,两年呈“V”型发展。
D.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其当前颇具实力,但从增速已放缓的趋势来看,该产业进一步发展须注入新动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经无需进口。
B.国内有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己应用北斗系统,北斗系统民用优先。
C.北斗系统已经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持续融合,更多的应用形式已经被创造出来,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D.北斗系统已经成为中国一张名片,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其经济社会发展。
3.列举北斗卫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研制其有何意义。
2020-05-11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