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7 题号:108274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威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

孝文帝从代来, 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联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联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孝景皇帝②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③然后仁。善人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廩廪④乡改⑤正服⑥思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述赞: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孝景皇帝:即汉景帝,谥号孝景。孝文皇帝,即汉文帝,谥号孝文。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③世:三十年。④廩廩:犹庶几, 渐进。⑤乡改:更改历法。⑥正服:更改服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得金银铜锡为饰        良有
B.召匠计之,百金            走咸阳
C.不私利也                      无忘乃父之志
D.善人治国百年               世言晋王将终也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B.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C.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D.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以安民为本。他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 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以便利百姓。
B.文帝躬行节俭。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不准宠爱的慎夫人穿长得拖地的衣服,以此表示节俭。
C.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世间的常理;对待丧葬也极力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文帝去世以后,孝景帝、司马迁和司马贞都给予了他很高的历史评价,认为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同汉文帝相比较。
4.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下吏:低级官吏,属吏;交付司法官吏审问。本文指交付司法官吏审问。
B.释服:脱去朝服:《仪礼﹒乡饮酒礼》“主人释服”,除去丧服谓除丧。这里指脱去朝服。
C.通关梁:文帝十二年废除禁止人们自由出入关隘的法令,开放关卡桥梁,使处处畅通无阻。
D.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封”,在泰山南面的梁父山辟场祭地叫“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D.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贾不假:是一种幽默的说法,且寓这个金陵贾家可不是“假语村言”编造。白玉为堂金作马:汉代有“金马门”,为储备官员的官署。事见《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汉代又有“玉堂殿”,也为储备官员的官署。事见《汉书·李寻传》:“(臣寻)过随众贤待诏,食太仓,衣御府,久汙玉堂之署。”唐、宋以后则多以“金马玉堂”或“玉堂金马”代指翰林院。这两句形容贾家不但富贵荣华,且以诗礼传家。
B.“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汉末·无名氏《三辅黄图·卷一·秦宫·阿房宫》:“阿房宫,亦曰阿城。秦惠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馀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馀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但秦始皇也仅建成前殿,东西千步,南北五百步,台上可坐万人,庭中可容十万人,取名阿房殿。因秦亡而中辍,整个宫殿尚未取名,后世即以其阿房殿而称阿房宫。这三句形容史家不仅门第高贵,人口众多,而且奢靡无度,称王称霸。
C.“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太平广记·卷八一八·龙一·震泽洞》引《梁四公记》云:南朝梁武帝时,有人偶入东海龙王宫,发现宫中有无数珠宝。梁武帝派人求得大珠三颗,小珠七颗,杂珠一石。东海龙王既如此富有,尚且向金陵王家借用白玉床,足见王家何等富有。
D.“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丰年好大雪:指金陵薛家。用的是汉字谐音法,“雪”寓“薛”。珍珠如土金如铁:形容薛家财富多到毫不在乎,以至于视珍珠如粪土,金银如破铜烂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
B.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虽有与舜一样的双瞳子,但可惜为人过于残暴。
C.汉高祖认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指出他们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
D.司马迁辩证看待项羽,既肯定他灭秦的功业,也指出他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2)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2021-07-07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遏,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草。
B.“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C.“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018-12-23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卻;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高帝,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019-12-14更新 | 2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