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08413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2019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在巴黎落幕,来自中国大陆赛区的FPX战队获得冠军,国内再次掀起一阵电竞热潮。但“网瘾少年”们若有志于此,只会打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以EDG电子竞技俱乐部为例,该俱乐部此前通过自媒体招募,投简历的几千人中,最终能够达到要求的一个都没有。EDG电子竞技俱乐部总经理潘逸斌介绍:“我们希望来做运营工作的同事起码是本科学历,然后在大学里有一定专业基础技能。”他说:“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参考案例,因为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我们在做运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我们需要同事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腾竞体育品牌及市场总负责人冯骁介绍:“现在电竞行业的门槛其实是蛮高的,我们校招的一些学生基本都是211、985学校的。其实,我们每个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电子竞技运营师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5%的电子竞技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预计未来5年,我国电子竞技员人才需求量近200万人,电子竞技运营师人才需求量近150O万人。

(摘编自王吴《闷头打游戏?别以为这就能搞电竞!》,中国新闻网2019年11月18日)

材料二: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认知层面的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对科技智能化还是相当重视的,谁抓住了科学技术,谁就可以站在时代的前沿,掌握科技话语权;在此过程中,对于电子竞技,国家所提携的一定是对社会有正向推动作用的,毕竟它所希望看到的是国家美丽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而不是大众终日沉迷于浮躁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其次,从大众认知层面来讲,大多数的家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本该学习的年龄学有所成,而不是日日沉溺于所谓“电子竞技”中。家长的这一认知现状,并不是因为他们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更主要的是基于生活中孩子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的事例太多。最后,从个人认知层面来讲,人工智能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它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电子竞技的客观判断,现如今形形色色的电子游戏产品、各色各样的诱惑给人们带来了近视、内心浮躁、素质差等一系列问题。当娱乐消遣越过了“边际条件”时,电子竞技就会成为一种“负”属品,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进一步侵蚀人的心理健康,进而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由此看来,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在各自的认知层面上不约而同地呈现出认知一致性,对电子竞技,一致保持怀疑和审视的态度。

(摘编自郭小沅《新的时代背景下:体育运动与电子竞技关系探析》,《武术研究》2019年第8期)

材料三:

文化堕距是指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因落后于其他部分,进而呈现呆滞的现象。我国电竞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堕距问题表现为电竞产业物质文化迅速发展与相对落后的电竞产业制度文化、严重滞后的电竞产业精神文化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后者使得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首先是社会认可度低。尽管在2003年电子竞技就被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尽管目前电子竞技在我国已经拥有超过5亿用户。但电竞概念与电竞产业范围的界定一直没有在全社会得到很好的明确与宣传。在一般大众看来,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并没有明显区分,他们把对网络游戏“精神鸦片”“荒废学业”等固有印象很自然地转移到电子竞技身上。对一些成功的电竞职业选手,社会主流态度是“不务正业”,甚至在电竞选手参加世界大赛获得高额奖金后,还要批判他们给青少年树立了不良榜样,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和不劳而获的想法。

其次是电子竞技产品缺乏精神内涵。电子竞技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应该能够在竞技过程中体现出昂扬向上的竞技精神,这离不开作为电子竞技载体的电子竞技游戏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有关专家指出电子竞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长远的发展前途源于这一项目有着能够让所有参与者兴奋的内涵。然而目前很多电子竞技游戏缺乏足够的精神内涵,虽然拥有宏大的叙事背景和精彩的故事设置,但在游戏中却没有充分体现出良好的精神文化风貌,女性人物衣着暴露、随意篡改历史、台词设计血腥等问题在一次次的电子竞技赛事、玩家对抗和直播解说中暴露出来。这不仅令电子竞技对人们脑力、反应能力和竞技精神的培养作用大打折扣,更让社会大众对电子竞技的误解与偏见进一步加深。

最后是电子竞技媒体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电子竞技媒体主要集中于网络平台,缺乏监管,很多信息虚假、不负责,反而给电竞产业带来不良影响。而电竞产业的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建设却因为各种原因严重受阻。特别是国家在2004年出台了《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后,风头正劲的电竞电视媒体受到致命打击,从此销声匿迹。由于缺乏这一重要渠道,电子竞技在当时主流媒体中关注度极低,难以展现自身真实面貌,优秀的形象和例子在我国得不到较为广泛的关注。

我国电竞产业发展的文化堕距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必然会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得以解决,当然,这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综合解决。

(摘编自李大伟、鞠增平《我国电竞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堕距”问题探讨》,《中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竞技并非简单的网络游戏,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电竞选手的准入门槛也很高。
B.大学本科学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是所有电竞从业人员必备的条件。
C.国家注重科学技术,因而对于具有科技智能化特点的电子竞技一定都会予以提携。
D.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涉足电子竞技,主要是因为他们思想落后,对电子竞技存在偏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新职业——电子竞技运营师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可以看出我国电竞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B.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一些“网瘾少年”或许能在提高自身知识与修养的基础上加入专业电竞团队。
C.人们对电子竞技的客观判断不会受到人工智能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影响。
D.只要不越过“边际条件”,电子竞技的“负”作用就会消除,国家、社会和个人就会完全接受它。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打游戏的主播进行电竞解说的行为只是一种“网络乞讨”。
B.国内MOBA手游《王者荣耀》在游戏中将著名历史人物“荆轲”设定为女性角色。
C.2004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以电子竞技游戏为主要内容的《电子竞技世界》栏目停播。
D.“快手”等自媒体软件平台对2019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进行了全程直播。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结合三则材料,思考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这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综合解决”。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当代文艺建设的主力军和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然而,飞速发展的网络文艺在高度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轨迹上仍存在低俗、庸俗、媚俗、批量生产、原创匮乏等问题,其整体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要素仍无法完全做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就是要深耕时代沃土,回答时代课题,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共鸣共振的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描摹时代现实画卷。近年来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赋能都对网络文艺的发展提出现实性和经典化诉求,网络文艺的现实题材也逐渐增多,体现出网络文艺创作的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如,根据阿耐同名网络小说《欢乐颂》改编的电视剧至今已播出两季,引起很大反响。可见,这类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因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全民热烈讨论的文艺形式。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现实题材数量的简单增加还不能真正改变现有的文艺创作格局,网络文艺要真正有一番作为,需要在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呈现质的提升。我们要警惕当前网络文艺现实题材的泡沫化、同质化倾向,充分发掘创新创造活力和想象力,长期不懈地做好广阔的现实时空和国家民族的宏大命题的对接。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绘写时代精神图谱。盛唐诗歌有磅礴浑厚之气,晚明戏曲小说追求思想解放之风,“五四”新文学吹响启蒙与救国的号角。那么,网络文艺又将如何绘写新时代精神图谱呢?当前的网络文艺呼唤精品,优秀的网络文艺作品在深入描摹社会生活现实、传递时代价值观和精神力量上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些网络文艺作品的精神价值追求让位于娱乐经济效益追求,存在过度商业化低俗化、平庸化等问题,高度预设的快感传播机制背离了人们对多层次、高品质阅读的期待,显然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当前的网络文艺要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实地去感受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和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为人民创作有温度、有筋骨、有情怀、有道德的文艺作品。唯有如此,网络文艺才能展现新时代人民生动丰富的精神风貌,谱写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气象。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网络文艺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以文化自信为文艺培根铸魂,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构建出与当代中国的国家实力相匹配并具有持续发展活力和引领力的文艺生态。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网剧、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等,纷纷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但客观而言,与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文化产品成功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因此,未来网络文学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要在世界文学舞台呈现连接网络空间共同体的目标,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敏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反映时代精神,使中国网络文学真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节选自刘桂茹《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光明日报》2019年7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网络文艺存在低俗、庸俗、媚俗、原创匮乏等问题,与其处于高度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社会背景等密切相关。
B.现实题材的网络文艺因关注时代现实生活及人物命运起伏常常成为全民关注的文艺形式,网络文艺《欢乐颂》即为一例。
C.作者举盛唐诗歌等实例意图有二,印证文艺须反映时代精神的观点,引出下文对网络文艺须绘写新时代精神图谱的论证。
D.网络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唯一途径就是助推中国网络游戏、网络剧等走出国门,使之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概括了网络文艺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然后提出了当前网络文艺的使命。
B.文章采用了层进式论证结构,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论证了网络文艺如何与时代共鸣共振。
C.后三段论证思路基本一致:提出分论点、指出了正确做法、点明存在的问题、阐述注意点。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既有理论分析也有事实论证,既有对比论证也有比喻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的网络文艺,其未来发展将更加规范,其在我国当代文艺建设的主力军和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的作用也越发凸显。
B.目前,现实题材的泡沫化、同质化倾向,过度商业化、低俗化、平庸化导致精神价值追求弱化以及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不够等问题,已成为网络文艺发展的瓶颈。
C.网络文艺如要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就要展现新时代人民生动丰富的精神风貌,谱写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气象,不要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
D.尽管近年来国家顶层设计对网络文艺的发展提出现实性要求,网络文艺的现实题材也逐渐增多,但是现实题材数量的简单增加尚未真正改变现有文艺创作格局。
2020-07-31更新 | 1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是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的说来,人治好象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象《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象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节选自《乡土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法治”是“人依法而治”“人治”是有权力的人凭个人好恶来治,两者都有人的因素。
B.“礼治”可以培养出守礼的民众,但是这些守礼的民众也可能是杀人的“野蛮人”。
C.“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从规范行为的意义上来说,和“法律”是不同的。
D.“礼”是靠传统来维持的,合礼的行为不是用法律来限制生成,而是不受约束自觉形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为论点,并表明随时代的变化,社会将进入“法治”社会。
B.对于“礼治”一词,文章先否定了人们对“礼”的表面认知,然后进行深入阐述。
C.文章将“礼”和“法”进行对比,从行为规范和维持秩序力量两方面论证了其异同。
D.用印度在亡夫葬礼上烧死其妻的风俗,证明“礼”不同于《镜花缘》中君子国的“文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合“礼”的行为是做得对的,也是合法的,因“礼”和“法”都是一种行为规范。
B.如果传统无法应对现代生活,礼治社会就被破坏,维护社会秩序的新力量就会产生。
C.“法治”将会成为主流,最终替代“礼治”,乡土社会的“礼治”终将过时遭彻底淘汰。
D.缅甸有些地方的旧俗,青年人要杀几个人回来才能为之举行成年礼仪式,这是不合礼的。
2020-02-18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办法还是一条办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一定能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

修身的“身”主要不是指生理的躯体,而是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修身实际上是指如何使一个人的身体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但是,这个提法本身尚未进入心理层面,比如,一个人虽然行为上服从了,但心里未必认可。所以,在儒学经典《大学》里,又强调“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应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这样,一个人的行为和人格就比较稳定,修身也就从外在的行为进入内在的道德心理层面。正心修身还包括要把那些不良的、破坏性的情绪排除掉,这就涉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能学会动中求静,则对社会以及我们个人的身心都有益处。“养德养生只是一事”人的所有危害心理健康的情绪,都是从人有一个“小我”开始的,如果能剔除“小我”,危害性的情绪就消失了。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养、人格完善和自己的发展融为一体。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

(摘编自陈来《读书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方法因书而异,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读法;读书的模式因人而异,别人的习惯不一定适合自己。
B.读书与修养自己的心性关系十分密切,只要能沉下心来读书,就能修养身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C.读书有助于人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健全理性地认识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D.读书本身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需要潜心思考;读书还需要选择,应该多读一些有助于修身的书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整体思路为如何读一为什么读一读什么,开篇从正反两面谈读书的方法,解决第一个问题。
B.文章第二段先比较理学与心学关于读书与修身的观点,再阐释读书对修身的重要意义。
C.文章第三段解析修身的具体内涵,引用《大学》的相关观点,有力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D.文章讨论读书的意义,既有对古人言行的阐释,又有对现实浮躁的批评,层次清晰,针对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人存在读书“不求甚解”的情况,只认真对待所谓专业的书,对自认为非专业的书领悟不深。
B.朱熹认为读书胜于修身,王阳明与朱熹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认为读书没有用,应该重在修身。
C.修身的“身”与人的躯体无关,修身要求人的身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都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D.一个人只有做到“正心诚意”,才能使自己行为和人格趋向稳定,使修身深入道德心理层面。
2020-05-11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