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3 题号:109013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大父赵人。父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既闻之,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上以胡寇为意,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外,归而奏之’。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节选自《史记·冯唐列传》)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                                                              徙:迁居
B.吾尚食监高祛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数:多次
C.寡人                                                         制:制服
D.文吏以法                                                  绳:制裁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父赵人                                        皆出于此乎?
B.①陛下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②相如度秦王斋,决负约不偿城
C.①卒复问唐曰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D.①军功爵赏皆决                              ②使臣奉璧,拜送书
3.下列画线句中,与“家安在”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蹑足行伍之间D.而君幸于赵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2)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沛公言报项王。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与……友善,交好。
B.张良出,项伯     要:同“邀”,邀请。
C.吏民,封府库     籍:借助,名词用作动词。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向……道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不语B.约为婚姻
C.秋毫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具告     沛公言报项王
C.谁大王为此计者     我呼入
D.言曰     不如善遇之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指叔父,古代兄弟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如仲尼,排行老二。
B.沛公即刘邦,古人为表尊重通常称人字号或籍贯、官名等,“沛公”是称籍贯。
C.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至隋朝“关”特指函谷关,古代江河则特指长江、黄河。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计130篇。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020-07-24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不能及也。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鸮似枭,不祥鸟也。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孝文帝说之,超                    迁:晋升
B.是天子后亦                       疏:疏远
C.以为之兴自此起矣                 患:祸患
D.谊自伤为傅无                       状:样子
2.下列句中每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征为廷尉                           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①为赋吊屈原                       ②愿十五城请易璧
C.①上感鬼神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堕马                              ②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3.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贾生曰
A.左右欲相如
B.不知将军之至此也
C.得见使者
D.一时收,上下肃然
4.下列句子结构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未之有也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吴公向汉文帝举荐贾谊,贾谊因此得以进宫任博士。
B.贾谊很有才能,却遭到了绛侯、灌侯等人嫉妒而被贬长沙。
C.虽然贾谊向汉文帝提出诸多治国理政的建议,但最终都没有实现。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之事,为贾谊所折服,慨叹自己不如贾谊。
6.请将文中划横线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2017-03-31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
B.籍吏民:官吏、百姓的户籍。
C.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D.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D.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4.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0-12-06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