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3 题号:10991907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B.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C.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D.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编修: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国史等书籍,明清时翰林院设置编修一职。
B.两京:中国古代多个朝代有设立“政治副中心”的制度,这就是“陪都制”,也叫“两京制度”。 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C.月廪:亦作“月禀”,在文中指官府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有时也可以用钱财来代替。
D.谥: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多参加文字编撰工作。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为人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不怕得罪人。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力陈当时社会十大弊病,话语多指斥权贵。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秉,字执中,曹县人。少孤力学,举正统元年进士。入都察院理刑,寻改户部主事。

②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琏侵牟状。即擢右佥都御史代琏,兼参赞军务。宣府军民数遭寇,牛具悉被掠。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琏尽以畀京军之出守者,一不及屯卒,更停其月饷,而征屯粮甚急。秉尽反琏政,厚恤之。寻上边备六事,言:“军以有妻者为有家,月饷一石,无者减其四。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从之。

③秉尽心边计,不嫌怨。劾总兵官纪广等罪,广讦秉自解。帝召秉还,以言官交请,乃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往勘,卒留秉。时边民多流移,秉广行招徕,复业者奏给月廪。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诸弊政,所条奏百十章,多允行。

④三年冬,吏部尚书王翱致仕,廷推代者,帝特擢秉任之。乘锐意澄仕路。监生需次八千余人,请分别考核。黜庸劣者数百人,于是怨谤纷起。会朝觐考察,秉斥退者众,又多大臣乡故,众怨交集。而大理卿王概亦欲去秉代其位,乃与彭华谋,嗾同乡给事中萧彦庄劾秉十二罪,且言其阴结年深御史附己以揽权。帝怒,以秉徇私变法,负任使,落秉太子少保致仕。方秉之被劾也,势汹汹,且逮秉。秉谓人曰:“为我谢彭先生,秉罪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因具引咎,略不自辩。

(节选自《明史·李秉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琏侵牟状(              )
(2)诸弊政(              )
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秉尽心边计,不嫌怨
A.考虑B.抚恤C.怜悯D.顾虑
3.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因具引咎
A.分条陈述B.梳理C.疏离D.撰写
4.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
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为我谢彭先生,秉罪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
6.作为皇帝,当彭华诋毁李秉“阴结年深御史附己以揽权”,他是否会取信?从文中找到“蛛丝马迹”来印证你的判断。
7.李秉的仕途沉浮与他哪些性格特点相关?请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2021-12-16更新 | 1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聂豹,字文蔚,吉安永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忧归,补平阳知府。山西频中寇,民无宁居。豹令富民出钱,罪疑者赎,得万余金,修郭家沟、冷泉、灵石诸关隘,练乡勇六千守之。寇却,廷议以豹为知兵。给事中刘绘、大学士严嵩皆荐之。擢陕西副使,备兵潼关。大计拾遗,官论豹在平阳乾没,大学士夏言亦恶豹,逮下诏狱,落职归。二十九年秋,都城被寇。礼部尚书徐阶,豹知华亭时所取士也,为豹讼冤,言其才可大用。三十一年召翁万达为兵部尚书,未至,卒,以豹代之。奏上防秋事宜,又请增筑京师外城,皆报可。是年秋,寇大入山西,覆总兵官李涞军,大掠二十日而去。总督苏祐反以大捷闻,为巡接御史毛鹏所发,章下兵部。豹言:“寇虽有所掠,而我师斩获过当,实上玄垂祐,陛下威灵所致。宜择吉祭告,论功行赏。”帝喜。进秩任子者数十人,豹亦加太子少保,荫锦衣世干户。南北屡奏捷,及类奏诸边功,豹率归功玄祐,祭告行赏如初。豹亦进太子太保。当是时,西北边数遭寇,东南倭又起,羽书日数至。豹本无应变才,而大学士嵩与豹乡里,徐阶亦入政府,故豹甚为帝所倚。久之,寇患日棘,帝深以为忧。豹卒无所谋画,条奏皆具文,帝渐知其短。会侍郎赵文华陈七事致仕,侍郎朱隆禧请设巡视福建大臣,开海滨互市禁,豹皆格不行。帝大怒切责。豹震慑请罪,复辨增官、开市之非,再下诏谯让。豹愈惶惧,条便宜五事以献,帝意终不怿,降俸二级。顷之,竟以中旨罢,而用杨博代之,归数年卒,年七十七。隆庆初,赠少保,谥贞襄。豹初好王守仁良知之说,与辨难,心益服。后闻守仁殁,为位哭,以弟子自处。及系狱,著《困辨录》,于王守仁说颇有异同云。

(选自《明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
B.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
C.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
D.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如明代锦衣卫。
B.礼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
C.防秋:古代西北游牧部落常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D.致仕:也叫进仕、致事、休致等,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豹御寇有方,获得提升。山西频遭敌寇侵袭,他筹集银两,修筑关隘,训练民兵;敌寇退却后,他被认为懂得用兵,受到推荐,提拔为陕西副使,率军守卫潼关。
B.聂豹掩饰真相,取悦皇上。敌寇大举入侵山西,打败明军,大肆抢掠,总督苏祐假奏捷报被揭发,他不但不予追究,反而夸大战绩,奉承皇帝,结果被加官进爵。
C.聂豹不会应变,无所谋画。他因严嵩和徐阶而受皇帝倚重,但面对日益紧急的寇患,皇帝深为忧虑,而他始终束手无策,所上章徒具形式,于是渐渐受皇帝冷落。
D.聂豹服膺守仁,执弟子礼。他喜欢王守仁的良知说,与之辩论后心中更为信服;守仁去世,他设灵位哭祭,以学生自居,狱中所著《困辨录》与其学说大同小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北屡奏捷,及类奏诸边功,豹率归功玄祐,祭告行赏如初。
(2)豹愈惶惧,条便宜五事以献。帝意终不怿,降俸二级。
2020-07-25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 ①苞苴:贿赂。②夤(yín)缘:攀附权贵。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19-04-14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