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6 题号:110444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乂,字德源,常州义兴人,徒家河南。乂性锐敏。七岁时,见庾信《哀江南赋》,再读辄诵。外祖吴兢位史官,乂幼从外家学,得其书,博览强记。逮,该综群籍,有史才,司徒杨绾尤称之。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淆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张镒亦奇之,署集贤小职。乂料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再迁王屋尉,充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擢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十八年,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皆兼史任。帝会登凌烟阁,视左壁颓剥,题文漫缺,行才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会诏问神氧军建置本末,中书讨求不获,时集贤学士甚众,感亡以对。乃访乂,乂条据甚详。宰相高郢,郑珣瑜叹曰:“集贤有人哉!”明日,诏兼判集贤院事,未几,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修《德宗实录》。以劳迁右谏议大夫,裴垍罢宰相,而李吉甫恶垍,以尝监修,故授乂太常少卿,久之,迁秘书监,累封义兴县公。乂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每有大政事议论,宰相来能决,必咨访之,乂据经义或旧章以参时事,其对允切该详。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结发志学,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前,故能通百家学,尤明前世沿革。家藏书至万五千卷。

(选自《新唐书·蒋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B.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C.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乘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装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D.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
B.拾遗,职官名,唐代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C.实录,史体的一种,皇帝驾崩后,取其起居注、日录、时政记等记注之作汇编而成。
D.百家,原指秦汉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后来指各种学术流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乂天性敏锐,博览强记。他七岁时看到庾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诵,后在做史官的外祖父家学习。
B.蒋乂融会群书,史才高超。他得到宰相张镒的赏识,进入集贤院工作,不到一年就整理出完善的图书两万卷。
C.蒋乂以史论政,才能突出。朝廷上宰相如果有不能裁决的重大政事,就会向蒋乂咨询,蒋乂引经据典,回答得当。
D.蒋乂品格高尚,学而不厌。他曾经抗拒权贵,受到人们推崇;他好学不厌倦,严寒醋暑手不离卷,因此通晓百家学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淆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
(2)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未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B.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C.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D.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政,指国君的政令,也可以指王道、仁政。在文中引申为“国家制订统治措施”。
B.赋敛,指赋税、税收,百姓按规定时间、数额向官府缴纳赋税。宋朝民间苦于赋重。
C.南亩,泛指农田。南坡向阳,有利于作物生长,古人田地多向南开辟,因而有此称。
D.禁兵,指北宋的正规军,禁兵从各地招募,或者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由州郡统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发现,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者不种田;年老体弱者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得还很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
(2)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2022-01-05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 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

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不肖子,专指违背父母心意,对父母不孝顺、不听话的儿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新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执法严明峻切。秘书监姜晈说他气量不够宽大,张嘉贞请求对姜晈施 以廷杖;广州都督裴伷先因罪下狱,张嘉贞认为应该严厉处置。
D.张嘉贞深受器重,不置买田宅。皇帝多次慰劳张嘉贞,还令百官为他送行;张嘉贞身处高位,但认为置买田宅无益有害。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
(2)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
2020-03-23更新 | 1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征贤,诏访其后。谟姿宇魁秀,帝异之。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有诏改洪州别驾。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俄为起居舍人,帝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必有诲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言: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且泣下,帝为感动。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司徒。

(节选《新唐书·魏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B.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C.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D.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
B.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
C.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他从谏官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
D.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2021-08-04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