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10-20 6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以下违反排中律的一项是(     
A.小陆踢完足球回到宿舍,小陈问他:“赢了吗?”小陆说:“没有。”小陈问:“那么,输了?”小陆说:“也没有。”
B.小周在回答招聘单位面试的问题时说:“我的专业不是社会学,也不是教育学。”
C.甲、乙二人下完棋后,一位观棋者笑着说:“看来你俩是谁也赢不了谁。”
D.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
2020-10-13更新 | 63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得到原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其依据的逻辑基本规律是(     
A.不矛盾律B.同一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
2020-10-13更新 | 562次组卷 | 7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3. 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人的口供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2020-10-13更新 | 608次组卷 | 5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合乎逻辑、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
B.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因为现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C.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D.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是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的消遣,而对于学生们来说,阅读则是他们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乃至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020-10-13更新 | 625次组卷 | 6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5. 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它们分别违背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豪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
⑤《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⑥《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2020-10-13更新 | 28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阅读下面的故事,分析鲁迅在说话时故意违背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有何表达作用?(《逻辑的力量》)

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校长林文庆经常克扣办学经费。在一次校务会议上,林文庆又提出要克扣一笔经费,教授们纷纷反对。林文庆说:“关于这件事,不能听你们的。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

林文庆话音刚落,鲁迅一下子站了起来,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银币拍在桌上:“我有钱,我也有发言权。”

2020-10-13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7. 有一块空地可以用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甲、乙两人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2020-10-13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8. 探究以下各个案例,概括其中的推理形式。有些推理形式可以保证前提为真则结论一定为真,有些则不能保证。你觉得哪些推理不能保证?为什么?

①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②《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掉数小舟,曳铁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③《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0-10-13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9. 参照示例中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倒:问题语段: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非常优秀,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也一定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球队。
反驳:①一支球队能成为优秀球队有多重因素,每一名球员优秀并不等于整个球队就一定优秀。
②那里摆放着一堆上等的好砖,你能说它就是一座好房子巧?
问题语段:小强今天没来上班,想不到他这么自暴自弃,看来他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0. 高考成绩揭晓,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
甲说:“生物工程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
乙说:“我报的是医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医生的梦想。”
丙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谁知道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丁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
以上四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说明原因。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埃及的象形文字约产生于50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朝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新巴比伦的灭亡而消失了。埃及的象形文字约到公元前5世纪也消失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甲骨文与后世的文字关系十分密切,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

(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

11.下列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反驳材料中提到的西方观点的一项是(     
A.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约8000年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公元前6世纪和5世纪就绝迹了。
C.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的变化轨迹清晰可见。
D.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
12.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拟写分论点,证明甲骨文有“独特的异彩之处”。
2020-10-13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五、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分析其在论证上的特点。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的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生活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2019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2016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越多样、变化越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

2020-10-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针对其中提到的两种说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驳论文。

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YouTube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等,无不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加之视频中低沉悠扬的中国传统曲风,山居生活的诗意呼之欲出。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万的点击量。李子柒在国外社交媒体上的成名引发国内对其是否属于文化传播的讨论。这种讨论涉及文化传播的路径、方式及内容等问题,也涉及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如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问题。

在最近的讨论中,有两个说法值得注意:一是说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二是说这样的传播是刻意的扭曲与迎合,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因此李子柒的视频算不上是文化传播。

2020-10-13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9
小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7,8,9,10
2
阅读与鉴赏
3
作文主题
4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逻辑问题选择题
20.65逻辑问题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选择题
30.4逻辑问题选择题
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不合逻辑选择题
50.4逻辑问题语言表达
70.65逻辑问题语言表达
80.65逻辑问题  谈观点,写评论语言表达
90.65句式仿写语言表达
100.65逻辑问题语言表达
二、小阅读
60.65学术论文  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课内
130.65时评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课外
三、现代文阅读
11-12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四、作文
140.65创新 发展  文化积淀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