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常见考点 >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111021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瑾[注]:襟抱谁识?

耿立

①在2011年的第一天,人生第一次路过杭州,从岳庙出来的沉重,暗合了灵隐的香烟。我坐上一绍兴小伙的出租车,要看西湖,谁知他把我们掷到一片有水的地方,其实这里在办丝绸展,并不是真正的西湖,我和朋友自嘲,阿Q的后代一阔脸就变,在城里早已褪净了乡间可爱的淳朴。

②今天的西湖少了风苦水寒,这冬日的午后,我从走过秋瑾灵柩的这个桥头走过,我想到,也是在光堵三十三年丁未年的正月间,秋瑾与女友徐自华一起,在冬日的杭州,两人登临凤凰山吊南宋故宫遗址,登高送目,正故国的冬日,那时的西湖是萧杀的,正如当时的国运。

③在寒冷中挺风而立的才三十二岁的奇女子,如一枝寒冬的梅,横斜在冬日,不是疏影黄昏,而是如瘦铁的枝干,在顽强对抗着孤冷。我知道秋瑾是喜爱梅花的,地笔下的“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抑或就是她的影写,秋姿态,梅精神。

④先初,我接触到秋瑾被捕时的文字,是说用枪激烈抵抗的,但后来知道血写的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墨写的秋瑾持枪拒捕的事实。陶成章《淅案纪略》回忆,得知安庆事败后,执报纸坐泣于内室的秋瑾“不食亦不语”,“有劝之走者,不问其为谁何”此后杭州女师同学劝其避难,秋瑾的最后回答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⑤清军到大通学堂前门时,学生仍劝秋瑾从后门乘船渡河,“瑾不应”,不走不避,决心殉难。其时以身相殉的秋瑾,一袭白衫,坐在楼上,静等着那最后时刻的到来。

⑥被捕后的秋瑾,被关在山阴监狱,绍兴知府贵福要县令李钟岳严刑拷问,希望获得有用的一二线索。

⑦第二天的午后,雨脚如麻,虽是夏日却有种凄风苦雨的味道。雨落在青藤的胡同,雨落在人去楼空的大通学堂;雨落在闹市轩亭口,雨落在乌篷船,雨落在岸旁的乌柏树上。这一切都在雨中有了凄迷,有了不祥。

⑧李钟岳恪守着自己的良知和底线,没有动刑,没有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秋瑾提笔仅写一“秋”字,如指顶大。李钟岳令再写,秋瑾沉思片时,好像看到储存在天际的云和雨,越来越凝聚,越来越饱满,突然一声长啸,那氤氲就跃下云层,独立纸上:秋风秋雨愁煞人。

⑨在秋瑾的事上,贵福本是存有私心,借刀于李,因其“雅不欲冒杀士之名”,故假手李氏。这时的李钟岳的内心,如虫子在啮咬,他感到了无力,他向秋瑾惭愧地说:“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谅之也。”

⑩当秋瑾系狱,亲属恐遭株连,逃避进深山;当秋瑾轩亭而殉,秋家就无人收尸,而遗骨由绍兴同善局草草成殓,槁葬绍兴府城卧龙山西北麓。

秋瑾的死和血,硌痛了一些有良知的人,她激怒了民族久已蛰伏的良知,一个女人的死使一个民族的男子蒙羞,秋瑾让麻木以惊醒,给踉跄以力气,让无情以热血,给铁石以恻隐,为冥作光,为旱作润,为良知作愤慨。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

法国诗人雨果有一首赞项巴黎公社的女英雄米雪尔的诗,题目是《比男人伟大》。面对秋瑾这样的有奇行的女性,还能有什么有“比男人伟大!”更恰切的词语去描写秋瑾吗?在1903年的中秋节,丈夫叫秋瑾准备晚宴要请客吃饭,谁知他自己却在晚宴前被人拉走去吃酒了。中秋之夜,秋瑾独自一人面对一桌酒莱。天上一轮明月。只有对影三人。于是。她换上男装。毅然到一个戏园去看戏。当丈夫得知秋瑾身着男装去戏园看戏,不禁勃然大怒,竟然动手打了秋瑾。

拳脚侮辱,所谓的家法和夫权已使这位比男人伟大的女子忍无可忍,如娜拉一样走出家门。于是在朋友昊芝瑛纱帽胡同的宅第里,就诞生了和岳飞相媲美的《满江红》词章: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渐。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有删改)


[注]秋瑾: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别号“鉴湖女侠”。1907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共同筹划皖渐两省起义,后在安庆举义失败,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游览杭州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淡漠,引出下文对秋瑾的叙写。
B.第⑦段运用排比手法描写苦雨,谊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秋瑾当时的心境。
C.文中写李钟岳,通过其言行表现出当时具有良知和做人底线的旧官吏对革命者秋瑾的同情。
D.文中写法国诗人雨果赞美女英雄米雪尔“比男人伟大”,意在突出秋瑾的男人气和英雄气。
2.文中说“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请分别指出其“男人气”和“英雄气”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3.作品以《满江红》结尾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少谨愿好学,有乡曲名。中服勤辞学科,擢为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会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降监河中府税。复通判果州,改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迁太常丞,出知杭州。还判国子监,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星流、地震、雷发正月,诏求直言。观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以致灾异。”河北大雨水,条七事,曰:“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欠以省禁锢,览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罢工役以先急务,止配率①以阜民财,通商旅以济艰食。”复知审官院,遂拜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中,西兵失利,因议点乡兵,久之不决,遂与王鬷、陈执中俱罢,徙澶州。河坏孙陈埽及浮梁②,州人大恐,或请趋北原以避水患。观曰:“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

徙郓州。旧法,京东通安邑盐,而濒海之地禁私煮。观上言:“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岁免黥配③者不可胜计。

以父居业高年多病,请便郡,以观文殿学士知许州。月余,拜左丞。丁父忧,哀毁过人,既练④而卒。赠吏部尚书,谥文孝。

观性至孝。居业尝过洛,嘉其山川风物,曰:“吾得老于此足矣。”观于是买田宅、营林榭,以适.其意。蚤起奉药、膳,然后出视事,未尝一日废也。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仁宗飞白书“清”字赐观,以赏其节。

(节选自《宋史·张观传》)


[注]①配率:按比例向百姓摊派税收。②埽:用树枝、秫秸、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临时性堤坝。浮梁:梁,指桥;浮梁,即浮桥。③黥配:黥,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做刑罚;配,发配。④练:对亡故者祭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盐池吏以赃        败:败露
B.通商旅以艰食        济:接济
C.以其意                  适:适合
D.未尝一日            废: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濒海之地禁私煮               剑阁峥嵘崔嵬
C.嘉山川风物                      孰能讥之乎
D.吾得老此足矣                  徘徊斗牛之间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趣尚恬旷/ 持廉少/ 欲平生书必为楷字/ 无一行草/ 类其为人。
B.趣尚恬旷/ 持廉少欲/ 平生书必为楷字/ 无一行草/ 类其为人。
C.趣尚恬旷 / 持廉少/ 欲平生书/ 必为楷字/ 无一行草/ 类其为人。
D.趣尚恬旷 / 持廉少欲/ 平生书/ 必为楷字无一行草/ 类其为人。
4.下列各句全都表明张观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①用度渐侈,风俗渐薄 ②收逃田以募归复 ③止配率以阜民财 ④因议点乡兵,久之不决 ⑤太守独去,如州民何 ⑥蚤起奉药、膳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观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先后因为自身原因和受人牵连而受到降职处理。
B.张观善于在关注民生的前提下借题发挥。他利用发生不寻常自然现象之机,规劝皇帝在和平时期要有危机意识和节俭意识等。
C.张观对政务一丝不苟,坚毅执著。面对黄河水患,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以百姓利益为重,积极组织抢险,最终战胜了灾害。
D.张观对父亲的孝心达到了极致,得到仁宗的褒扬。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
(2)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
7.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列举张观对父亲至孝的具体表现。
2020-04-02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