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昌龄(690-75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2 题号:11400776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是一首送别诗,一、二句写离别时的景,景中寓情。三、四句运用_____的手法,写朋友离别后的情景,表现了_______的情感。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巴陵别刘处士

王昌龄

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

偃帆入山郭, 一宿楚云里。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

烟波桂阳接,日夕数千里。

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

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刘处士隐居在岳阳,却因和友人在水上离别而心生烦闷,想要远离洞庭。
B.三四句用放下船帆入于山郭、与白云同宿的行为写出刘处士热爱自然的隐士性格。
C.五六句由山中竹映秋馆,写及寒月江风,由山而至水,营造出了幽冷清雅的氛围。
D.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独自南归,借猿猴悲啼、鸿雁传书写两人深厚恒久的情谊。
2.王昌龄的送别诗不重伤离重慰别,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12-12更新 | 13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此篇当为悼亡之作。诗人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在诗人作此诗的几年前王氏遽尔病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
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
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
2.有人说古典诗词“教你如何优雅地说‘我想你”’。请从抒情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2019-01-09更新 | 16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沙”句通过写将士们穿上金甲迎黄沙历百战,突出了边地之荒凉,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
B.“不破楼兰”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照,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以身许国、誓死保卫的豪情壮志。
C.“碛里”“月中”,说明征人的行军场景还包括荒漠上、月夜中,从而加重了对画面背景的烘染。
D.诗人用“一时回首”看的动作细节,虚写笛声的哀怨、凄切,实写广大征人的心理感受,寓情其中。
2.两首诗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请分析两首诗一、二句在写景抒情上有何异同。
2020-02-16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