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140827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宝剑记

夜奔

明·李开先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注】这是明代李开先《宝剑记》中林冲夜奔梁山的唱词。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了林冲在火烧草料场之后连夜奔逃投奔水浒的故事与人物心境。
B.本诗先写夜奔时的景,但又在写景中渲染着林冲内心的情感。
C.登高千里却又愁云锁路,尺素难寄已是羁旅天涯,西山日暮真是孤影难熬!这里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人物心理。
D.全诗在最后一句迸发出了林冲压抑的情感。
2.全诗体现了林冲夜奔梁山时什么情感?是怎么写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的《逍遥游》。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匡时救世的远大志向。
C.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2.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6-25更新 | 5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①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显示出来。
B.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坐卧不宁,这种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01-14更新 | 11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019-06-25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