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汉语语法 > 文言文断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1142362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魏公主,而害吴起,因谓武侯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节选自《史记·吴起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欲吴起                      将:将领,名词活用为动词,任命……为
B.以明不齐也                  与:亲近,攀附
C.公叔为相,魏公主        尚:高尚
D.明法审令,不急之官     捐:捐弃,除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B.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 不如德/ 然行之于楚/ 以刻暴少恩/ 亡其躯。
C.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然行之/ 于楚以刻暴少恩/ 亡其躯。
D.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然行之于楚/ 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消除鲁君的疑虑,吴起忍痛割爱,杀掉了齐国的妻子,这为一度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B.吴起能被魏文侯信任,既是因为李克客观地评价、没有借机陷害他,也由于他确实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C.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最终招致杀身大祸。
D.太史公借俗语“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做”,对吴起的为人做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
(2)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内艰除,起故官。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乃奏记尚书李汝华曰:“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汝华然之。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善继持不可,以死争。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汝华惧,卒补银进。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及阅视关门,以善继从。出督师,复表为赞画。布衣赢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承宗谢事,善继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觐。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奄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太公曰:“吾不惧也。”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尚宝卿,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一鹗等共守。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事闻,赠善继大理卿,忠节,敕有司建祠。

(节选自《明史·鹿善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B.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C.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D.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即丁内艰,指朝廷官员遭遇父母丧事,需停职回乡守孝。
B.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会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C.起,指起用人任以官职;迁,古指调动官职,这里指提升官职。
D.谥是指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予褒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鹿善继灵活变通,关心边事。担任户部主事时皇帝坚持把运往朝廷的金花银收入国库,鹿善继不死守旧制,要把这些金花银转拨为边塞的军饷。
B.鹿善继擅于谋划,深入士卒。他深受大学士孙承宗信任,在替孙承宗做赞画时,谋划有方,开疆拓土,收复了不少失地,其间深入边塞慰劳将卒。
C.鹿善继很重情义,不惧奸佞。在杨、左及周顺吕受阉党之害时,鹿善继不惧牵连,挺身而出,为救助他们,先后多次为他们筹措了数百两黄金。
D.鹿善继大义凛然,忠贞爱国。大清军队攻打定兴,鹿善继入城与知州薛一鹗等一起坚守城池,六天后定兴城被攻破,他以身许国,谥封为“忠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夺善继一年,趣补进。善继持不可,以死争。
(2)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
2020-04-26更新 | 4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高鲁王,改字为名。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逐安。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B.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C.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D.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B.召试,是指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科举考试的一种补充。
C.中主,文中指中兴之主,指中途振兴王朝的君主,有别于开国之君。
D.学田,是中国宋代以后,以其地租收入供学校、书院用费的田地。学田是随着宋代学校教育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国有土地形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元发,原来名甫,字元发,后来因为要避高鲁王名讳,改用字作为名。通过召试入朝为官,担任集贤校理一职。
B.滕元发富有才智。神宗即位后,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深得神宗的肯定;他与神宗议事,能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C.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滕元发发表意见后,神宗醒悟。
D.滕元发体恤百姓。当时淮南、京城东边闹灾荒,流民到达,暴发瘟疫。滕元发召集富裕户出钱,在作废的军营土地上建房屋,救助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2)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
2020-07-07更新 | 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疑者,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既而疾滋甚,不能起,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B.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C.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D.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2020-08-12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