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内蒙古 高二 期中 2020-10-27 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

“山水田园诗”在以“诗”名世的中国,属极重要的诗体。然而学界以往对于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原因,并无一个明确具体的结论。在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由春秋时代《诗经》中的“山水比赋起兴诗”,到汉魏六朝中期以后的“纯正山水田园诗”。在此过程中,魏晋开始的隐逸之风启发了人们直接“玩物审美”的“山水意识”。鲁迅,朱光潜二位先贤已明确感觉到了中国传统诗歌与隐逸文化的关系,然而他们并未对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做出起于隐逸文化的理论归因。从山水田园诗的主创人及发展者来看,陶渊明、谢灵运、嵇康、阮籍、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刘长卿、韦应物等当列其首,而这些人恰恰无一不是隐士或准隐士。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诗歌创作才开始以题材、主题、形式等为突破口,打碎了名教及正统命定的“诗言志”“文载道”的艺术伦理规约,从而达至纯粹自然山水审美的境界。成形后的山水田园诗,从四言、五言到七言,可谓不断发展提高,其品鉴标准也随着人们对“隐逸人格精神”的追求而不断强化。钟嵘在《诗品》中评定诗人诗作时,就明显将那些力求清新自然、返璞归真诗风的隐逸诗人置于中品以上。到了唐司空图,更将体现隐逸人格精神视为诗歌最高境界,他主张诗人应当在创作中追求空灵、恬淡、超逸风格,以便达至韵外之致、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化境。

山水田园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干。出于建构和彰显隐逸人格精神的需要,隐士准隐士总会尝试更佳的方式和手段,这类似于“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魏晋隐逸文化大兴之前,绘画的主干是那些反映帝王仕女、神仙人物、宫廷轶趣及人伦市井的传统画。自魏晋隐逸文化勃兴开始,这种旧局首先被隐士及准隐士打破,自然山水之美及自我天性之美逐渐成为绘画主题,从而诞生了真正的山水田园画。山水田园画的主创人及发展者深知山水田园画所具有的张扬隐逸人格精神的意义。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此激情的感召下,他们从绘画手法、技巧、题材,直到理论,风格、意境等方方面面,都对山水田园画做了极大的探索和发展,奠定了后起的文人画的基础。

1.对“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诗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田园诗起自春秋,隐逸文化对其影响深远,直至汉魏六朝中期以后才成为“纯正山水田园诗”。
B.山水田园诗人由于受名教与正统思想的禁锢的特别严重,所以,他们想在自然山水中寻找自我理想的境界。
C.钟嵘在《诗品》中评定诗人诗作时,就明显将那些力求清新自然、返璞归真诗风的隐逸诗人置于中品以下。
D.“山水田园诗”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魏晋时局变乱,世风日下,人心空虚,致使士人,士大夫热衷于官场,争名夺利,完全不思归隐。
2.对“山水田园画”相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田园画与中国的隐士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
B.绘画的主干是传统画这种旧局首先被隐士及准隐士打破,是在魏晋隐逸文化勃兴开始之后。
C.山水田园画的艺术价值远胜于人伦市井画。
D.在激情的感召下,山水田园画的主创人从绘画的很多方面都对山水田园画做了极大的探索和发展。
3.把“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田园画”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审视,下列说法有失偏颇的一项是(     )
A.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实践结晶。
B.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受老庄哲学“清静无为”的思想影响很大。
C.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又是对中国官场文化的一种反叛或挣脱。
D.山水田园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2020-10-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

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000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有删改)

材料二: 把脉河南商丘市虞城,穷根在哪儿?120万人口,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

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3条铁路,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

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3.2万名党员。

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

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这些扶贫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贫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渑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已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B.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虞城穷困的根源、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在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的具体做法等。
C.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D.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培养他们树立“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
B.精准扶贫不能走过场,要对精准扶贫有敬畏之心。
C.精准扶贫是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要授人以渔,培育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
D.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帮扶的贫困户脱贫后,政府的扶贫任务就已经完成,贫困户发展能力的培育就不是帮扶干部要考虑的问题了。
6.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述目前我国进行的“精准扶贫”中的哪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2020-10-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旧事土黄

孙君飞

那年冬天,父亲一声不响地递给我一把镰刀,磨出宽大刀刃。我说有割草的镰刀,也刚刚磨过。父亲说不是叫我割牛吃的草,而是荒地里的草。我仍旧不懂,父亲终于说,他要开一片荒地,种黄豆油菜芝麻瓜果蔬菜……荒地里槐枝上的刺生得泼辣,艾蒿人高马大,刺蓟密密麻麻,真乃一块荒蛮宝地。父亲一扭身,“刺刺啦啦”地割起来。我掂着镰刀,却怎么也钻不进去。刚一探手,刺蓟一下子刺中我,疼得我“咝咝”地吸溜了几声。艾蒿不长刺,我弯着腰,“刷拉刷拉”地割。父亲放倒的艾蒿很整齐,我做不到,速度却要跟上。两张镰刀在灌木丛里撒欢,它们的声音一个老辣,一个生猛,谁也不服谁。草汁溅到衣服上,不怕,这件衣裳早就五颜六色。十根手指头一会儿工夫变成青黑色,我凑近闻闻,真好闻,恨不得伸到嘴里吮吮。碰到槐刺,不得不小心,但还是扎中手指手背胳膊。父亲割刺槐也如割小麦,一直弯腰不直腰,茶不喝,烟也不抽,汗水太旺,如刚洗过头,脊梁上的衣裳湿透一大片。我们一直割到天黑,一直不搭话。我骨头发软、肌肉发酸,父亲拿毛巾擦脸,眼睛里的光竟还熊熊骇人。收工前,他收回我的镰刀,我心里一紧:他担心我累得提不动一把缺口的镰刀?

听母亲说,她在父亲的手上挑出七根槐刺。我自己给自己挑,只挑出一根。我出门上学,一周回家一趟,弟弟们还小,母亲要忙其它庄稼活和家务,开荒地的事情全交给父亲……又听母亲说,黄牛刚下荒地,还没动犁,就高亢地哞叫起来。荒地的坚硬父亲早已料到,草根草须在土里面编织成实心的巢,他也早已料到。然而只见黄牛的脖子忽一抖,皮褶子像拉开的手风琴眨眼间折叠起来,隆出一个大包,还没等吆喝出第二句,人和黄牛的步伐还没有迎合上,便听到一声脆响,半截入土的犁铧竟然折断了,这是父亲万万料不到的。父亲带回折断的犁铧,黄牛也拴回牛屋,只扛了镢头、锹锨出来。

母亲没有讲述父亲是怎样全靠人力开荒的,我也不愿想,想出来的劳动场面又有什么意思?我从学校回家,第一眼要看的就是父亲开的荒地。他基本上完工了,简直是个奇迹!荒地里的料姜石,他全拣出来放在地边,给荒地镶上一道辉煌的金边。大堆的草根晒得半干,我想用火点了,烧成草木灰肥,又怕直冒烟不着火,便作罢。荒地里的土一锨一锨翻成倒扣的瓦片状,等北风再吹吹寒冷和厚雪再冻冻,它们就容易敲成碎块,种黄豆会肚子圆,种油菜会满身黄,种萝卜也会婴儿肥吧。父亲回到家,我看到他瘦了整整一圈,身板还结实,也没有驼背,眼睛里发红,不知道是疲惫还是满足。他不说话,也不笑,跟往常一样,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多年以后,我在阎连科的《我与父辈》中读到一段话:“我看着他(父亲)把镢头举过头顶,镢刺儿对着天空。晴天时,那镢刺儿就似乎差一点儿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父亲那由直到弯的腰骨,这时会有一种柔韧的响声,像被奔跑的汽车轧飞的砂粒样,从他那该洗的粗白布的衬衣下飞奔出来……(他)将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几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特别舒耳的几下嘎巴嘎巴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虚土或坷垃,仰躺上去,面向天空……”我脑袋里嗡的一声,不由眼热心跳,暗暗叫起来:这个开荒的父亲不也活脱脱是我的父亲吗?我想不出的开荒场面,阎连科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来了。他是嵩县人,我是南阳人,两地相距不远;他们的土地是黄色的,我们的土地也是黄色的,里面都有料姜石;他们需要开荒,我们也需要开荒,开荒的父亲简直就是同一个父亲啊。不同的是他们的荒地最后收归公有,我家的荒地则一直属于自家,种出圆滚滚的黄豆,炒熟后丢嘴里咬烂嚼碎,虽不耐饥,但那焦脆油香味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片荒地并不能改变我家的命运,但父亲母亲毕竟用黄豆油菜芝麻的颜色覆盖了它的土黄和荒蛮……

(选自2015年5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设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旧事土黄”为题,给“旧事”涂上土黄色,为全文蒙上一层旧色彩。
B.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通过写对两张镰刀的描写,生动表现了父子二人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C.第二段中,父亲没有料到犁铧会断,这表明父亲对开荒的困难估计还是有所不足。
D.文中几次写到母亲,主要是通过母亲正面描写父亲开荒的艰难,与前文的割草场面相互映衬。
8.请结合全文,分析父亲的形象特征。
9.文章第四段写到阎连科的《我与父辈》,有何用意?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魏公主,而害吴起,因谓武侯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节选自《史记·吴起列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欲吴起                      将:将领,名词活用为动词,任命……为
B.以明不齐也                  与:亲近,攀附
C.公叔为相,魏公主        尚:高尚
D.明法审令,不急之官     捐:捐弃,除去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B.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 不如德/ 然行之于楚/ 以刻暴少恩/ 亡其躯。
C.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然行之/ 于楚以刻暴少恩/ 亡其躯。
D.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然行之于楚/ 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消除鲁君的疑虑,吴起忍痛割爱,杀掉了齐国的妻子,这为一度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B.吴起能被魏文侯信任,既是因为李克客观地评价、没有借机陷害他,也由于他确实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C.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最终招致杀身大祸。
D.太史公借俗语“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做”,对吴起的为人做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
(2)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2020-10-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4.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B.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C.“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喜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缭乱。
D.“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15.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