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维(701-76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3 题号:771721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B.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C.“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喜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缭乱。
D.“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知识点】 王维(701-761)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前浦,波澜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1.本诗属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_,有首联、颔联、_________、尾联组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湘”、“九派”极言荆楚大地河流纵横、水势浩淼,为“汉江”勾勒出雄浑壮阔的背景。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间。
C.全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大气磅礴、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D.诗中表达了对襄阳风物的喜爱,流露出遁世隐逸的消极情绪。
3.简析第3联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019-12-02更新 | 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①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zī):这里泛指田亩。③野老:诗人自称。争席:《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社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④海鸥何事更相疑:《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想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已经对他产生了猜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颈联写在幽静的山水之中,诗人静观木槿花自开自落,体悟人生之道,习养心性,在松树下采摘带露的绿葵,素食清斋,保持身心之净。
C.尾联列举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而作者故意反用其典,来抒写自己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D.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本诗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11-15更新 | 21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吟咏眼前景物。
B.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松茂鹤多,访者稀少,两相对照更显山居环境的幽静。
C.夕照满山,鸟鹊还巢,炊烟袅袅,人们采菱而归,流露出作者的闲适喜悦之情。
D.诗中用“处处采菱归”来表达归隐之意,用了双关的手法。
2.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
2021-10-22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