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142406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
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无尘杂”是说居住环境干净,“虚室”是说家境贫寒。
C.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田园生活和官场生活的对比,在对比中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D.诗人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构成了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2.有人说“守拙”是这首诗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词,其含义丰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羊长史(节选)

陶渊明

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注】①诗前有小序:“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羊长史指羊松龄,当时是左将军的长史,奉命出使关中,向新近北伐取胜的刘裕称贺。诗人写下这首诗赠别。②义熙十三年七月,刘裕灭后秦,天下渐趋统一。③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是刘裕入秦必经之地。秦末有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避秦之乱而隐于商洛深山之中,汉惠帝给他们立碑,称为“商山四皓”。④相传“四皓”在辞却刘邦迎聘时曾作《紫芝歌》:“漠漠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下一句的“清谣”指的也是这首歌。
1.下列对诗歌节选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圣余迹,多留存在中都(指洛阳、长安)一带。以前限于关山阻隔没能游历,天下初步统一,诗人就下了决心整顿舟车北上。
B.羊长史为称贺而往,诗人却希望他在商山作停留,可见两人志趣不同。诗人没有与之同行也应当不只“负疴”这一个原因了。
C.诗人自己虽未曾前往,却异常关切“商山四皓”的精神魂魄,关心“紫芝”的命运;两个设问,层层递进,情感强烈。
D.诗歌反复借用“商山四皓”的典故,又说“言尽意不舒”,一则慨叹时世,二则也是示意友人要理解自己的言外之意。
2.沈德潜论赠答诗,谓“以己之情性流露于中,自然可咏可读”。请简要概括诗人于诗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性情。
2023-10-02更新 | 9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六)

[东晋]陶渊明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王益。


[注]①后世也有认为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江淹。②三益:语出《论语》,意为直、谅、多闻。这里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叙写诗人在东边的高地上劳作,看到禾苗生长茂盛,遍布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感到满足和欣慰。
B.“虽有荷锄倦”一句让人联想到“带月荷锄归”的画面,但更多流露出诗人回归田园后内心无法安适的疲倦感。
C.“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诗人追问自己的人生选择,并给出了坚定的回答,人的一生应当要从事劳作。
D.田园生活是诗人自然朴素的理想,诗歌将劳作的体验、田园的风光与淳朴的人情和谐地统一起来。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赏析“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这四句诗。
2020-02-13更新 | 6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通“浥”,沾湿。②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赞秋菊的佳色,不待露水消逝,在其色香俱佳时采撷,尽显对菊的钟爱之情。
B.诗人撒菊花于酒中,自斟自饮,解忧忘俗之外,别有一种高洁洒脱的雅趣。
C.日晚鸟归之景频见于陶明诗,很有象征意味,多是诗人辞官归田的形象写照。
D.东篱采菊,凭轩饮啸,生活简单,精神丰赡,诗人以清高傲视着俗众生活。
2.有人说诗的后六句流露出诗人“喜乐与寂寞兼有”的心绪,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2-09-03更新 | 2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