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142868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汉忠,宇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铃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宋代以后渐成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帝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受禅之初,颇好微行,或谏其轻出。曰:“帝王之兴,自有天命,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我终日侍侧,不能害也。”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一日,罢朝,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曰:“尔谓为天子容易耶?早作乘快误决一事,故不乐耳。”汴京新宫成,御正殿坐,令洞开诸门,谓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

吴越钱俶来朝,自宰相以下咸请留俶而取其地,帝不听,遣俶归国。及辞,取群臣留俶章疏数十轴,封识遗俶,戒以途中密观,俶届途启视,皆留己不遣之章也。俶自是感惧,江南平,遂乞纳土。

南汉刘在其国,好置鸩以毒臣下。既归朝,从幸讲武池,帝酌卮酒赐疑有毒,捧杯泣曰:“臣罪在不赦,陛下既待臣以不死,愿为大梁布衣,观太平之盛,未敢饮此酒。”帝笑而谓之曰:“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宁肯尔耶?”即取酒自饮,别酌以赐

晚好读书,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乎!”谓宰相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覆视之。”遂著为令。

乾德改元,先谕宰相曰:“年号须择前代所未有者。”三年,蜀平,蜀宫人入内,帝见其镜背有志“乾德四年铸”者,召窦仪等诘之。仪对曰:“此必蜀物,蜀主尝有此号。”乃大喜曰:“作相须读书人。”由是大重儒者。

(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B.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C.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D.既而微行愈数/有谏/辄语之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宋太祖接受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
B.二典,是《尚书》中《尧典》、《舜典》的合称。典是指有垂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
C.刑部,隋以后官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刑罚等。
D.改元,指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匡胤当皇帝后喜欢便装私访,臣下劝他不要轻易出去,宋太祖对属下的规劝不予回应,便装出宫的次数更多了。
B.宋太祖堪称明君,他因自己错误决断一事,在便殿向左右说自己的内心就像洞开的殿门,稍有邪思杂念,人人都看得见。
C.宋太祖不听大臣劝告而放归吴越钱俶使其感动,赐酒南汉刘推心置腹,都可说明他不喜欢用阴谋诡计来实现某种目的。
D.宋太祖看到当时朝廷对违法杀人的人置之不问,于是立法令规定,从今以后判决死刑的案卷一定要上报刑部复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戒以途中密观,俶届途启视,皆留己不遣之章也。
(2)帝笑而谓之曰:“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宁肯尔耶?”
5.宋史对宋太祖评价很高:“考论声明文物(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概括上文中宋太祖以哪些表现赢得如此高的评价。
2021-09-11更新 | 2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子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周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节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B.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C.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股学上致仕/
D.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复核决定名次。
B.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C.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活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师雍不慕权贵,黄师雍认为出于当权的史弥远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
B.黄师雍仰慕贤良,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并不强求。
C.黄师雍刚直不阿,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
D.黄师雍坚守原则,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希望他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黄师雍没有答应,始终没有屈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
(2)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2019-05-01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己进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5.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
2021-07-04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