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1142920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小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节选)

杜甫

叹息当路子,干戈尚纵横。

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肥轻。

李鼎死岐阳,实以骄贵盈。

来瑱赐自尽,气豪直阻兵

皆闻黄金多,坐见悔吝生。

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贶情。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振我粗席尘,愧客茹藜羹。


[注]①史称严武累年在蜀,肆志逞欲,恣行猛政,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杜甫在严武幕下,作此讽喻。②阻兵:依仗兵力。③悔吝:犹悔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批判当时的当权者,在战乱未平的背景下,仍自顾自地奢侈无度。
B.“皆闻”二句总结上文,说明财富多了未必是好事,暗合福祸转化之理。
C.“奈何”四句直抒诗人归还张舍人赠送的豪华褥段后,内心的平和安宁。
D.节选部分主要写归还张舍人赠送的褥段及原因,语言清新明丽,通俗易懂。
2.请根据诗歌简要概括“李鼎”“来瑱”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并简要分析作者写这两个人物的作用。
2021-06-03更新 | 12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因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都表达了时光流逝、桑榆晚景的感伤,都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
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第七句中“白发”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白发苍苍的老人:“庭树”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
2.赏析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023-01-12更新 | 14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②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③“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先写兵戈未息,表明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再写三峡深夜美景,蕴含着悲壮深沉的情感。
B.颈联中以千家野哭、数处夷歌写出了当时战乱的悲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C.尾联首句用典,写诸葛亮、公孙述等人物早已作古,表达了诗人对两位英雄的敬仰。
D.诗人由眼前情景想到国家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境遇,认为自己的孤独寂寥不算什么。
2.首联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02-23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