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7 题号:114679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2019年中国正式解锁5G商用后,5G成为“网红”。进入2020年,5G建设潮不断涌来,各大城市纷纷计划落地5G基站。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南都记者:您怎么看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

邬贺铨:实际上从3G开始,中国就已经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上有了突破。4G的时候,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基本上达到和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进入5G时代,无论是在标准方面,还是在专利方面,又或是在产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南都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5G技术、5G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邬贺铨:从整个系统技术而言,我国的5G技术确实是走在世界前面,尤其在芯片设计技术上面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是领先的。但也应该看到,5G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我国在基础的芯片生产加工技术上,还是差得比较远。而且,在移动通信手机的操作系统方面,国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什么市场地位,所以在一些核心的、基础的技术上,我们还是存在差距的。

南都记者:您提到的芯片技术正是一直被热议的“卡脖子”问题,差距在哪儿?

邬贺铨:中国的公司制作出的芯片是14纳米水平的,但国外已经是5纳米的水平,而5G的终端将来还是需要运用5纳米芯片。从目前来讲,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生产5纳米芯片的光刻机。这个技术实际上是工业技术、精密加工和精细化工技术的最集中的表现之一,虽然中国也能做这些化工材料,但在很多化工材料的纯度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我们目前只能做到9.99%的纯度,但芯片加工可能要求9.99%的纯度。

南都记者:有观点认为,5G基站等新基建不应一哄而上,而应按需建设,您怎么看?

邬贺铨:现在5G基站的建设绝对不存在一哄而上。首先,建5G基站是运营商自己出钱,没有动用国家的钱。其次,目前也没有大规模建设5G基站,今年仅仅是做到地级及其以上城市主城区的覆盖。中国到今年6月底有560万个4G基站,但是到今年底我们预计才能建成65万个5G基站,而未来需要的5G基站数是4G基站的几倍。

南都记者:那么我们是否应当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

邬贺铨:我认为这不是鼓励的问题。建5G基站要按需求、按步骤,对于5G技术需求不那么大,或没有需求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建5G基站。而且,这也是个逐步的过程。现在看起来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得比较多,比较积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运用5G的需求。

南都记者:您说的需求是指产业方面的需求吗?

邬贺铨:现在5G技术才刚开始,主要还是面向老百姓的应用需求,但最终可能80%的5G收入要靠产业应用获得。对于很多人来说,5G仅仅意味着网速比较快,那还不是刚需。用5G一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用一分钟也不是不行,何况现在不少用户4G流量还用不完。用户选择5G的理由更在于带来新的价值,也就是没有5G就不行。比如我们想看超清视频,4G可能无法满足这个需求,这时我们就需要5G。简单来说,就是5G在一些消费应用上创造了价值,才会大规模推广。

(摘编自《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政府需协调5G发展生态》,《南方都市报》2020年8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邬贺铨认为,从3G时代开始有所突破,到4G时代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发展,再到5G时代领先全球,中国通信技术已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B.在邬贺铨看来,目前我国芯片技术还不能满足5G发展所需,因5G终端会用到5纳米芯片,但现阶段我国芯片生产仅能达到14纳米水平。
C.邬贺铨表示,现在并未大规模建设5G基站,2020年也仅是覆盖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主城区,但未来5G的基站需求量将是4G基站的数倍。
D.当被问及是否应该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时,邬贺铨认为各地不宜盲目建设,而应该尊重事实,按需求和步骤来推进5G基站的建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方都市报》作为组织者,立足5G建设正快速发展这一现实, 期待通过这次访谈,让广大读者对5G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B.南都记者作为采访者,在采访中既关注5G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等情况,也关注了关于5G基站建设和需求等问题。
C.邬贺铨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对话中既提到有关5G的专业内容,也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数据,这使得文章的可信性增强。
D.5G技术的价值在于其带来的新应用能有效地刺激老百姓的需求欲望,并让老百姓形成刚需,这也是5G技术推广的前提。
3.采访者的前期准备与访问过程中“访”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访谈的效果,请简要分析这篇访谈在“访”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传统疫苗通常使用灭活病毒的方式研制,包含完整的病毒,而DNA疫苗使用来源于病毒的、被称为“质粒”的一小段环状DNA片断,注射到肌肉中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美国伊诺维奥制药公司1月30日宣布,将与各方一起加紧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INO-4800。这家公司表示,其参与新疫苗研发的优势在于,拥有基于DNA药物平台快速开发新疫苗的能力,以及应对新发流行病威胁的有效经验。

美国莫德纳治疗公司1月23日宣布,将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目前该公司已从中国公布的病毒基因序列中获得数据,成功将基因注入公司的mRNA平台中,使其开始指导蛋白质合成,这标志着第一步已取得成功。下一步将把这些蛋白质注入小鼠体内诱发免疫原性。德国CureVac公司日前也已宣布,将尽快且安全地将候选mRNA疫苗推进临床试验。

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2月3日宣布,将与国际组织“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合作,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球研发。该公司的优势技术之一,就是对于疫苗生产十分重要的“疫苗佐剂”。

据介绍,佐剂能够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应答速度及耐受性,同时可降低抗原的用量。同样剂量的疫苗抗原,加入理想的佐剂后,可产出更多支同样效果的疫苗,这有助于针对流行病大规模生产疫苗。

在中国,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新民表示,为确保尽早研发成功,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目前,中国各研究团队的研发进度与国际进展基本保持同步,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摘自2020-02-16 新华网)

材料二:

通常情况下,一种疫苗由研究到上市需要经过疫苗研制、临床试验、注册、生产等过程的,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大致情况见下图:

   

材料三:

5月22日,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刊登了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一期临床108个志愿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最新研究表明,这是第一种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安全、耐受性好,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抗SARS-CoV-2的免疫应答。在108名健康成人中进行的开放标签试验显示,在28天后显示出了有希望的结果,最终结果将在6个月内进行评估,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确定它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否能有效地预防SARS-CoV-2感染。

陈薇说,这是一个里程碑。“该试验表明,单剂量的新5型腺病毒载体COVID-19(Ad5-nCoV)疫苗可在14天之内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使其有可能进一步研究。”陈薇表示, “但是,应谨慎解释这些结果,开发COVD-19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并且触发这些免疫反应的能力并不一定表明该疫苗将保护人类免受COVID-19的侵害, 这一结果显示了开发COVID-19疫苗的希望,但距离所有人都能使用这种疫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COVID-19大流行的长期解决方案。当前,全球有超过100种候选COVID-19疫苗正在开发中。在该试验中评估的新型Ad5载体COVID-19疫苗是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

研究者指出,该试验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其样本量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以及缺乏随机对照组,这限制了对疫苗会否产生更罕见不良反应或为其产生的抗疫能力提供有力的证据。在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该试验疫苗之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已在武汉启动了一项针对Ad5-nCoV疫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以确定是否可以复制该结果。

(《健康时报》记者 韦川南 郝倩玉根据《柳叶刀》提供资料编译)

1.从材料中看,下列机构中不属于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一家是(     
A.美国伊诺维奥制药公司。B.美国莫德纳治疗公司。
C.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D.陈薇院士和朱凤才教授团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传统疫苗通常使用灭活病毒的方式相比,DNA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B.综合几则材料来看,能更快速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成了世界一些研究或生产机构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C.在全球有超过100种候选COVID-19候选疫苗开发中,新型Ad5载体疫苗的研制尚属首次,因为它第一个在人体中进行了测试。
D.陈薇朱凤才团队研究成果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单剂量的新5型腺病毒载体COVID-19(Ad5-nCoV)疫苗有了进一步研究可能。
3.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陈薇朱凤才团队的新冠疫苗研究接下来还要解决哪些问题。
2020-09-08更新 | 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十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美国AI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是近两年中国AI企业增量反超,总量差距有所缩小。
B.从2004年至今,中美AI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期都早于中国。
C.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一路上扬,在2015年达到峰值,AI企业共计166家。
D.中美两国AI企业数量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只是小幅增长。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B.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资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C.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缓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困境。
D.人工智能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各行业出现严重的失业。
E.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
2018-01-03更新 | 1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8月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网络综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加强偶像养成类节目管理,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所谓的偶像养成,是指娱乐公司让粉丝参与到偶像的成长过程中,既突出偶像的个人特质,又增强了粉丝的黏度和忠诚度,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获得商业利益。偶像成了产品,粉丝成了买主,各大电视台、视频平台和经纪公司成了股东,资本则成了最后的赢家。

在偶像养成过程中,被偶像误导的青少年是输家。这些青少年只看到了偶像的光环,却没有看到聚光灯下的阴影。比如,一些偶像养成类节目会恶意剪辑,将原本不相关或不在同一时空发生的镜头剪辑在一起,故意放大学员之间的分歧,拼凑出争抢、压迫、心机、消极应对等负面情感,诱导社交网络的议论甚至争吵,以此来吸引流量。除了钱财损失,其对青少年精神的侵蚀更令人担心。很多青少年只看到了流量明星光鲜的面和高额的收益,从而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摘编自丁慎毅《别让偶像养成毁了青少年的未来》,《中国教育之声》2021826日)

材料二:

饭圈乱象中,粉丝文化正有走向过度、极端和偏激的危险倾向。偏激情绪让粉丝失去理性,制造出许多假想敌,不同偶像的不同粉丝,一言不合便三没禁区,攻讦谩骂、捏造事实、抹黑对方,炮制出一种不容异见、狭隘自私的圈层之

当然,不良粉丝文化的形成,不全是粉丝群体缺乏自制力所致,偶像工业背后的资本运作助推,粉头裹挟粉丝利益、刻意带偏节奏等因素同样难逃干系。资本和平台是推动偶像工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助推不良风气、扭曲粉丝文化的帮凶,对饭圈乱象刻意置之不理,任由乱象滋生蔓延,无益于粉丝经济重回理性轨道。只有整体追星环境得到改善,广大粉丝才能自觉遵守底线、恪守良知,在追星中得到愉悦满足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摘编自白毅鹏《三观跟着五官跑,扭曲的粉丝文化该改改了》,《中国青年报》2021810日)

材料三:

演艺行业是一个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行业。流量艺人因为人气旺盛、粉丝众多,经常占据微博热搜和娱乐头条,在青少年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作为流量担当,他们身上不仅承载着粉丝的喜好选择与情感投射,也承载着社会公众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指向他们的才华技艺和职业操守,还指向其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艺人有品有德,才能更好地引领粉丝向上向善。

粉丝文化制造着大流量,也在呼唤着正能量。能够唤起人情感共鸣、给人前行力量、激励人向上向善的内容,不仅有流量,而且能够成为真正的大流量。倡导和鼓励更多艺人坚持正确导向,以优秀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才能更好满足青少年群体的精神需求。

(摘编自胡妍妍《让更多流量向上向善(引导粉丝文化步入健康轨道)》,《人民网》202181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像养成是指娱乐公司让粉丝参与到偶像的成长过程中,从而使粉丝成为“买主”,偶像成为“产品”,最终获得商业利益的行为。
B.在偶像养成的过程中,青少年只能看到偶像光鲜的一面和高额收益,却没有看到聚光灯下的阴影,影响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C.不同偶像的不同粉丝因一言不合就攻讦谩骂抹黑对方,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偏激行为也与“粉头”裹挟粉丝利益、刻意带偏节奏有关。
D.艺人承载着粉丝的喜好选择、情感投射和社会公众的期待,这对他们的才华技艺、职业操守、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两年,一些演艺行业的流量艺人,人气旺盛、粉丝众多、社会关注度高,使得偶像粉丝文化乱象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B.一些偶像养成类节目为了吸引大流量,恶意剪辑原本不相关或不在同一时空发生的镜头,故意放大学员之间的分歧,这是他们的惯用手法
C.如果整体的追星环境得到改善,那么广大粉丝就可以做到自觉遵守底线、恪守良知,在追星过程中满足身心愉悦的需求和实现自我的成长。
D.粉丝文化制造的大流量是一把双刃剑,艺人应该依托于自身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引领粉丝向上向善,行有品有德之事,否则害人害己。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引导青少年粉丝正确追星。
2022-01-05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