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152435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他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爆发方式、爆发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的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重大交通事故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不分国界地广浅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在初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非典疫情出现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颁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I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护。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传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疫情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病毒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和发展,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删改)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部署防疫工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疫情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打响联防联控总体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1.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起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往往束手无策。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因素,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可能会不分国界地传播,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病毒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从而做好防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对非典疫情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发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在初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B.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C.只有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病毒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从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分析并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谈996,马云表示,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认真思考过自己选择了没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思考清楚了,就不会纠结,懊悔……找到喜欢的事,“爱觉不累”,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马云还称,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刺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材料二:美国人如何看待加班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过职,曾经,我问过他这么一个问题:“在美国,是不是也经常加班?”他这么回答我:“如果工作需要加班,boss会主动询问我原因,如果是因为我自己工作效率的问题,那boss会认为我工作能力不足,会要求我提升工作效率。如果是因为我工作任务太重,boss会适当给我增派人手。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加班是一种问题,一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避免加班?当我们身处的一家公司,长期处于一种常态化的加班时,那这个公司工作方式一定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说明这个公司的工作效率是低下的,而常态性的加班,会使人变得念发懒惰。遇到这种公司,离职,大概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当然,我们不应该拒绝所有的加班,如果说公司为了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或者目标,而要求加班的话,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因为这样的加班是阶段性的,不仅没有害处,相反你还能因为这样的加班体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的。

材料三:企业本性是趋利的,为逐利而迫使员工加班本属情理之中,而员工在目前就业形势下,明知频繁加班和超时工作会影响身体,却没有多少人坚决拒绝,相反还常表现为“自愿”承担,确实令人玩味。当劳资双方的利益趋向达成“共识”时,问题就变得严重和复杂了。既然超时加班是违法行为,那么执法者应该站在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义的立场上制止超时加班现象对员工的损害,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主体即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也有必要应用其公权力对违规进行处理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遏制超时加班现象,在加大惩治力度和劳动执法力度的同时,还特别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既然超时加班是短视行为,企业必定要为此付出代价。一些企业屡屡超时加班和克扣职工的加班费,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目前重点是要重视加大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保护的执法力度。劳动保障部门应保障劳动者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成本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更应该加强监管,做好防范,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使其不敢随意侵害劳动者权益。工会等组织要充分粉演好职工权益代言人和维护者的角色。同时,劳动者自身也应加强维权意识,要从根本上破除“加班潜规则”,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员工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1.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云认为:找到喜欢的事情,就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干多少都不嫌累,所谓“爱觉不累”。
B.如果说公司为了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或者目标,而要求加班的话,我们不应拒绝,应该理性看待。
C.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监管,做好防范,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这样就能从根本上破除“加班潜规则”。
D.加班潜规则表面使得劳资双方获益,从而使双方在利益上达到共识,但实际上对员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云觉得:坚持996的人可能是找到了热情之处、快乐之处,而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
B.公司的员工长期处于常态化的加班时,说明这个公司的工作效率是低下的,并且会使人变得愈发懒惰。
C.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加班是违法和不道德的,如果需要加班,公司的Boss也会及时快捷高效的解决问题。
D.政府要彻底遏制超时加班现象,只要加大惩治力度和劳动执法力度,应用其公权力对违规进行处理即可。
3.如何正确看待加班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加以概括。
2019-09-10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这意味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在事关国家战略全局的领域发挥作用,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难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自主可控,进而为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摘编自刘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先发优势》《科技日报》20201112日》)

材料二:

在核电站中,核燃料在反应堆内发生反应放出核能,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与汽轮机同轴的发电机发电,实现核能到热能再到电能的热量转换。其中的核燃料就好像一大把插在筷子笼里的筷子,这些筷子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是一个核电机型最核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国外的“121堆芯”“157堆芯等技术的基础上,1997年的那次讨论创新性地提出了“177堆芯的概念。虽然此后基于这一概念的核电机型经历了参研单位调整、技术要求变化、技术方案优化等历程,但直到华龙一号“177堆芯这一核心特征仍然未变,这一设计不仅可使核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得到5%10%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研制蒸汽发生器,需要合适的蒸汽来测试设备性能,据从事蒸汽发生器设计研究近30年的专家、攻关组组长张富源回忆,当时在河南南阳油田找到符合条件的蒸汽后,为了利用好宝贵的用汽窗口时间,实验连续进行,科研人员常常需要24小时守在野外冰天雪地的试验现场,啃馒头、泡方便面更是常事。结构设计、知识产权、性能验证、软件设计、关键材料国产化、制造技术国产化等技术难关被连续攻克,仅仅27个月后,用于华龙一号的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问世。

(摘编自李华梁、薛服《完全中国芯!解密华龙一号”“成龙之路》《经济参考报》2019416日)

材料三:

中核工程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融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协同国内外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研发,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实实在在的自主,打破发达国家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垄断,被李克强总理誉为国之重器。研发设计者将今后60年,甚至100年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都考虑到、解决掉,这就有了华龙一号特有的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防御体系,抗九级以上强震、抗大飞机撞击,我们以智慧、适度、巧妙的方式,为华龙穿上了金钟罩”“铁布衫

为打造华龙一号自主品牌,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与58家国企深度合作,扶持140余家民营企业进入核电行业,实现了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卡拉奇23号机组国产化率达100%,由此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水平的飞跃,充分证明了华龙一号自主技术成熟性。

(摘编自曾师斯《华龙研发设计团队:怀揣自主初心,为华龙腾飞赋动能》《中核集团》20209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员眭纪刚认为,《建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可以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难题。
B.“177堆芯”设计有两大重要意义,一是核电机组提升了超过5%的发电功率,二是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安全性能。
C.找到测试设备性能的蒸汽后,蒸汽发生器的科研人员为了利用宝贵的用汽“窗口”时间,常常24小时守在冰天雪地的试验现场。
D.“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协同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参与研发,并与多家国企、民企开展合作,实现了国内外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国家科技战略将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B.“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的问世,得益于其结构设计、性能验证、关键材料国产化等技术难关被连续攻克。
C.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华龙研发团队保持自主初心,为“华龙腾飞”赋予新动能的成就。
D.我国自主创新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核电装备的完全国产化。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作为国之重器的“华龙一号”建设成功的因素。
2021-10-23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劳动节假期年年有,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把他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意义不大。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材料二:

2019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很有必要没有必要,瞎耽误工夫无所谓
13%16%71%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开设了未开设不清楚
33%33%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不清楚
3%79%18%

(选自《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

材料三:

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

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和家务劳动等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1011日,有删改)

材料四:

201979日,国新办就《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表示,劳动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因此,必须加强。《意见》在劳动教育上单独列了一条,作为五育之一,劳动教育单独表述。

加强劳动教育,须加强制度建设。教育部准备制定两个文件,一是制定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进行顶层系统设计。二是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通过制定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明确具体内容和现实要求,确保劳动教育能够落地。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关键的是要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必须明确两点:第一是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第二是要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时,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和要求,按照规定和要求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看,家长们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各持己见,但多倾向于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劳动并不怎么重要。
B.从材料二看,师生对学校是否开设劳动课,分别有三成多的人认为“开设了”和“未开设”,绝大部分人认为“不清楚”。
C.从材料三看,社会实践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明白事理。
D.从材料四看,劳动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短板,教育部已制定两个文件,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列举学生和家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旨在引发人们对“劳动教育”的思考。
B.材料二以调查统计的方式,通过数字对比,凸显出人们对于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已经形成共识的现状。
C.材料三中指出,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加强劳动教育,也是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D.材料四谈了教育部对劳动教育开展的意见,这是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对劳动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请结合材料,谈谈当下如何做好劳动教育。
2022-07-04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