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诗歌阅读 > 把握意象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难度:0.4 引用次数:39 题号:116434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故园别(节选)

流沙河

别了   太阳照不到的园庭

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

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

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

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

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

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

在这里悄悄地结了婚

在这里歌 在这里哭

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

现在我要回城去了

眼泪滴着恋栈之情

别了   我的小母鸡

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

别了   我的老公鹅

感谢你夜夜为我守门

纸窗不须糊了   让它去破

柴灶不须烧了   让它去冷

菜园不须种了   让它明年野草青青

让蝼蛄来弹琴

让蟋蟀来吹笙

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


【注】①故园指金堂县青白江区域厢镇槐树街5号的余家老宅。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到48岁(1966—1979)曾生活在那里。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
B.“在这里歌/在这里哭”,看出“我”的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
C.“恋栈”指马舍不得离开马棚,“恋栈之情”指诗人恋念故园。“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写满了诗人的不舍与眷恋。
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三到六行,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
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D.“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故园牵绊着“我”,感情真挚动人。
3.诗歌选择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的对象,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知识点】 把握意象 分析技巧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新诗,回答下列小题。

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选自《洛夫诗集》)


①你觉得这首诗中的“她”是哪一类人?
②结合具体意象说明你做出上面判断的原因。
2018-12-24更新 | 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浮云

[俄国]莱蒙托夫

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汉!

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

你们也和我一样,如同一群流放犯,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疆。

是谁把你们驱赶?难道是命运的决断?

是出于私下的嫉妒?还是公开的怨望?

是因为你们蒙受触犯刑律的灾难?

还是因为朋友们用心狠毒的诽谤?

不,是荒芜的田地使你们感到厌烦……

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忧伤?

你们永远冷漠无情,永远自由自在,

你们没有祖国,你们也不会有流放。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1840年5月初,即诗人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的前夕。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黄色光辉照射下碧空彩云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
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的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设问具有双关的含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
D.末段通过替云回答,使云恢复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浮云”这个形象,抓住浮云与诗人身世中某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用正比和反衬的手法,寄寓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情怀。
B.“浮云”本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在这里用呼告的手法,把“云”人格化了。移动中的“浮云”尚有自己的自由,可“我”却是缺少自由的“流放犯”,通过对浮云的向往反衬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没有正面抒发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感情,甚至不正面谈诗人自己,只是用大量笔墨来描绘浮云的冷漠,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有诗人的存在,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D.全诗三节十二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既描绘了浮云的形象,又叙述了诗人的身世,两者结合得非常巧妙;加之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的主题十分鲜明,形象极为生动。
3.在诗中作者连续五次发问,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4.在这首诗中作者认为浮云和自己的命运有何差别?
2020-09-18更新 | 1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各小题。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宇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作为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现实黑暗残酷,处于劫难中的人们渴望光明。
B.“柔软得像一片湖”形象地写出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C.“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指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当周围都是黑暗时,只能调整自己,把寂寞化作光明。
D.诗歌题目借用了音乐术语,提示这首诗是围绕“星星”这个主要意象变换情境。这首诗的情绪有由弱变强的变化。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如果”引领条件句来开头,用“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诘问,宣泄着诗人内心蓄积已久的苦闷与祈盼。
B.诗人用“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等反问句式,引出一系列的美好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C.这首诗采用复沓的结构形式,意在营造浓郁的诗的氛围,增强诗的内趋力和表达效果,让人心灵发生震动。
D.诗中用睡莲、丁香等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等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使诗意表达清晰显豁,意境优美。
3.“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中的“颤抖”如何理解?
2022-10-24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