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1165865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节换”“比量旧岁”“ 看春生 ”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公整,“多事”“ 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月登楼远眺的情景。
D.本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用典故,语言平淡自然,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
2.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曾几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注】①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本诗写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②玉斧修:段成式《西阳杂俎》记载,郑仁本表弟与王秀才游嵩山,遇见一人,说月乃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工匠用斧凿等修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运用叠词,写出了诗人年年中秋渴盼月圆朗照而岁岁不易得的忧愁郁闷之情。
B.诗人写八月十四至十六连续三夜的月色好景,抒发了月圆给人带来的伤时之感。
C.诗人虽然有“怀抱一生休”的哀叹,但坚信不久必将实现,因此情绪转悲为喜。
D.尾联借“胡尘满人眼”的京洛是否有今夜的月色的推想,道出了国破伤怀之痛。
E.诗人赏月之际感慨万千,抒发忧国之思,表达了诗人希望收复故土的爱国主张。
2.本诗颈联描写圆月,别出机杼,请赏析本联的精妙之处。
2018-03-21更新 | 13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不尽头”,写出北国云天苍茫弥漫,神秘莫测,表明艰难的路程没有尽头。
B.同写“大江东去”,第二句与苏轼词一样,都表达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
C.第三句融情于景,将孤寂清冷、悲凉凄恻的情绪融入自然无痕、动人心弦的画面。
D.全诗以大写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动态的画面,语言简洁明了,情感哀怨凄迷。
2.首句中的“望”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12-04更新 | 1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仿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释】①午日:即端午。②此词是作者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所作。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咏楚词”指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天涯”二字深表漂泊流落之苦。
B.“舞裙红”指作者春风得意,歌舞宴会频繁,借“榴花”以抒情,表现闲适之感。
C.下阕首句,在结构上承接上阕,开启下阕;“伤老矣”一声长叹,一切欢愉都成往事。
D.“戎葵”为无情之物,但“凝笑”赋之以人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本诗下阕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19-12-19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