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勃(650-67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8 题号:1166602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代指送别之地。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帝子:指滕王李元婴。槛:栏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B.首联上句写空间,兴致勃勃,下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C.此诗开篇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D.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2.请赏析“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
2020-09-27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题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C.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D.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E.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2020-04-14更新 | 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王维《山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试分析二者有何异同。
2017-12-23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