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 《汉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18133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虽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宣帝即位,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胜出,复为谏大夫,令左冯翊宋畸霸贤良。胜又口霸于上,上擢霸为扬州刺史。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厘不敢有所隐。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

(选自《汉书·循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B.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C.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D.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河南,地理名词,以黄河流经区域为参照,指黄河以东、黄河以南地方。
B.举、荐,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地方推荐后朝廷登记即可为官。
C.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也称驿馆。
D.石,古代容量单位,汉官俸禄钱谷并发,故以俸禄中粮食数量来标志官员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学习勤奋,廉洁出名。黄霸年少时学习法律条令,在狱中跟从夏侯胜学习《尚书》;记账公正廉洁,又因廉洁被察知升职河南郡太守丞。
B.黄霸持法公正,判案公平。宣帝即位时听说黄霸持法公正,便召黄霸做了廷尉正,黄霸数次裁决了疑难案件,朝廷中都称赞他判案公平。
C.黄霸执政有法,明查暗访。黄霸不仅从官吏民众的言行中了解有用的情况,还亲自秘密地私访或派遣廉吏前往地方考察,以获得真实信息。
D.黄霸治理一方,受诏称颂。黄霸在颍川作太守官职,前后八年,郡中安顺,帝下诏赞颂,称其郡内百姓孝者众多、路不拾遗,赡助贫穷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2)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陵传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汉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后因其兄弟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尉,秦汉时重要的中高级武官,职位次于将军。《陈涉世家》中“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也表明吴广的职位次于陈涉。
B.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C.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是年号。在位之君或即位新君改换年号称建元,用新年号的第一年称元年。
D.单于,匈奴称其最高首领为“撑犁孤涂单于”,并以其名为国号。单于,是汉译的简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了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C.李陵的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全军突围,韩延年战死,李陵被迫投降,四百多人逃回塞内。
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下狱施腐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
(2)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2022-01-01更新 | 9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会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皆领尚书事,甚见尊任。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谱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候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候。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节选自《汉书·刘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B.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C.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D.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冠,我国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谷梁春秋》与《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C.“擢”是选拔、提拔的意思,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
D.专国权的“专”指专擅,与《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专”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向通晓经书,曾被征召教授《谷梁春秋》,在石渠宣讲《五经》,也曾编撰《新序》《说苑》等著作。
B.刘向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萧望之、周堪两人请求皇上罢免身居高位的骄纵外戚和玩弄权术的宦官。
C.刘向编纂《列女传》来警诫天子注重教化,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弥补遗漏的过失。
D.宣帝选用贤才时,刘向进献了几十篇赋颂;后来皇上多次想任用他做九卿,但始终没能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
(2)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
5.关于礼仪教化,刘向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说明。
2023-04-26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天子拜望之为谒者。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以为左冯翊。后为太傅,以《论语》授皇太子。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引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皆受遗诏辅政。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并拾遣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导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后恭、显奏:“望之、更生朋党相称,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知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令出视事。后数月,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伋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 而教子上书,失大臣体,不敬,请速捕。”上曰:“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显等曰:“人命至重,望之所坐,语言薄罪,必亡所忧。”上乃可其奏。使者至,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袭,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鸩自杀。天子闻之惊,为之涕泣,哀恸左右。

曰:萧望之历位将相,籍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不然,望之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孝元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材料三:

昔汉杀萧望之,是亦有罪焉。宣帝使之傅太子,其不以圣人之道导之邪,则何贤乎望之也;其导之未信而止也,则望之不得无罪焉。

(节选自曾巩《上欧阳舍人书》)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四人同心A谋议B劝导C上D以古制E多所欲F匡正G上甚乡H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诗》为汉代传习的《诗经》四家诗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鲁诗》韩诗》《毛诗》,现在的《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
B.举,指推举,与《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举”意思不同。
C.赞有称颂、赞美之意,又称“论赞”,是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附在人物传记的后面,用来阐发作者对优秀人物的评论和赞美。
D.免冠即脱下帽子,古人用以表示谢罪,类似的谢罪形式还有肉袒、负荆、徒跣等,表示降低自己的身份来祈求对方开恩、原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望之爱好学问,研究《齐诗》,京城的儒生们都称赞他,他被皇帝任命为谒者,后来担任太傅,用《论语》来教导皇太子。
B.宣帝了解到萧望之明晓经学,处事稳重,议事论理留有余地,才干胜任宰相,就想仔细考察他处理政务的能力,派他当左冯翊。
C.元帝不清楚“遏者召致廷尉"的意思,便同意了弘恭、石显的奏疏,得知萧望之被关进监狱后很吃惊,下令放了他,让他到职办公。
D.弘恭、石显诋毁萧望之专擅权势,后来又诬陷他的儿子上书申诉是对皇帝不敬,他不愿忍辱偷生,最终饮毒酒自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
(2)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
5.对于萧望之的死,班固、司马光、曾巩各有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他们的观点。
2024-03-01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