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0 题号:118467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第进士,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曾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

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讥察行旅,悉获其盗。寻擢枢密都承旨。岁中,为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路不鸣桴。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镪。未几,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辽史·马人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B.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C.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D.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黥,古代一种刑法,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也叫“墨刑”。
C.拜,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表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除”“擢”等。
D.驿递,是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他虽遭关押、审讯,但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更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
(2)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
5.文中多处史实体现了马人望施政“以民为本”的原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於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又称采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来谋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为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倚重,高祖认为他可托大事。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人狱,面对廷尉诘问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释放。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2020-07-07更新 | 1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丞相司直。从上甘泉,既至,会殿中,(陈)庆与廷尉范延寿语,时庆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今尚书持我事来,当于此决。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留月余。”方进于是举劾庆曰:“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庆坐免官。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及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基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无何,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后为少府,数馈遗汤。信、咸幸得备九卿,不思尽忠正身,内自知行辟亡功效,而官媚邪臣,欲以微幸,苟得亡耻。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过恶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示天下。”奏可。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曰恭侯,长子宣嗣。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谢罪乞骸骨                  乞骸骨:接受处罚
B.方进于是举劾                  举劾:举报、弹劾
C.又扬尚书事                      暴:泄露
D.既至,殿中                      会:集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迁丞相司直                      身死人手,天下笑
B.方进起视事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臣请免示天下                  汉亦留之相当
D.尝有所奏事,忽忘          蚓无爪牙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B.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C.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D.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的总称。在周代,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完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
C.疏,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意见,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文体。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恪尽职守。在担任丞相司直时随皇帝入甘泉宫,因发现了陈庆有罪而弹劾他,陈庆因此被朝廷免去了官职。
B.翟方进识才爱才。淳于长虽为外戚,但擅长谋略,翟方进刚任职时唯独与他交往,因翟方进的举荐,淳于长位列九卿。
C.翟方进刚正直言。新任丞相后没过多久,就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污,营私多欲”,奏请皇上罢免他们。
D.翟方进深得皇帝信任。在淳于长的事件上,很多官员受到牵连,翟方进不仅安然无恙,皇上还勉励他不要懈怠,要保重身体。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
(2)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7.翟方进和淳于长交好,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1-01-17更新 | 2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迁叙”“迁授”指降级,“右迁”“迁升”“迁削”指升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4.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2020-05-18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