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现代诗歌 > 体会情感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难度:0.4 引用次数:211 题号:1185200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走向北方

邹荻帆

穿过了滴绿的树林

与淡墨水的远山,

赭石色的大路上,

我们以沉重的脚步

走向北方。

北方是广阔的,

那些线条模糊的地方

我们走近了,

更想望着

那更远的

蒙在白云下

爬上青苔的古城,

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

每天,

我们跋涉在

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

沙子与汗水填在耳根,

贴在背上的

是湿答答的汗衣,

沙子钻破了草履呵,

一天天

我们底脚掌磨得更粗粝了,

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

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

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

晚间,

我们投落在

墙壁霉湿的屋子里,

围着跳跃的烛光,

用生水吞着那走了味的麦饼,

草席上我们脱下沾着泥土的鞋,

“记忆”数着大路上的脚印:

哦,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

那悬在木门上的锈绿的铜锁,

它们底主人走了,

只留着黄犬叫着寂寞。……

烛火跳跃着,

灼热的心也随着烛光跳跃着呀!

祖国呵,

我们为着争求您底自由与光明,

灼热的心无时不是在追逐着遥远的风沙,

而不辞万里的行程啦。

烛火以微弱的光

剪破了黑暗,

我们微弱的力量

将也能如一星燎原的火

而递燃着四万万五千万支灯芯焰吗?

烛火跳跃着,

我们以红色的笔

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

在明天呵,

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

1938年7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是对行军状况的描写,从前两节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萧条荒凉的。
B.“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写前进时“我们”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我们”对走向北方的态度坚决。
C.诗歌第三、四两节概括地叙述行军的过程,写白天时侧重描写细节,写夜晚时则侧重描写村中景象。
D.“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用笔的颜色与勾写的内容暗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运用拟人手法,营造了寂寥落寞、毫无生气的氛围。
B.诗歌抒情多用象征手法。如烛光象征光明,黑暗象征沦陷,星火燎原代表全民抗战。
C.“在明天呵,/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直抒胸臆,余韵悠长,表达了走向抗战最前线的决心。
D.整首诗的格调是先抑后扬,上半段是冷色调,下半段转向了暖色调,正暗合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
3.“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中的“吻合”如何理解?
4.诗歌用“走向北方”做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老了

叶 芝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您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1.“当你老了”表明第一节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第二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爱情观?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第二节的朗读基调应该是什么?
4.最后一节对表现全诗主题起什么作用?
2019-07-09更新 | 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冯 至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一条条充满生命的小路,

是多少无名行人的步履

踏出来这些活泼的道路。

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

也有几条宛转的小路,

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

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

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

还有些年纪轻轻的男女,

还有死去的朋友,他们都

给我们踏出来这些道路;

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

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

1.诗人用对话体的形式,以“路”为主题和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人婉致动人的文字间富含诗意与哲理。学了这首现代诗,你认为该如何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2020-12-31更新 | 1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注:本诗写于1924年12月,发表于1925年《现代评论》。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四节,韵律铿锵,具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在诗中,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
B.“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
C.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和诗人的心境相似。
D.“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2.请从艺术“三美”和语言两个方面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3.自古在赏析诗歌时有“诗无达诂”之说,也就是说,对于同一首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请你结合诗歌,对这首诗的主题进行个性化解读。
2020-10-21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