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185818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书云欲相师。仆道不,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仆道不                      深厚
B.以为狂人                      把……当做
C.收召后学                      学识浅薄的人
D.不以                         为难
2.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柳宗元说自己“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意思是自身条件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
B.作者又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社会现状,举韩愈“抗颜而为师”的例子,揭示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第三段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形象地揭露了世俗的少见多怪,也隐含着作者对韩愈遭遇的同情。
D.最后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压抑从师风尚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梓人传

[唐]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B.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C.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D.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引: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丈为“引”,“寻、引,所以度长短也”,在此指测量长短的工具。
B.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京兆府的长官,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此处指的是洛阳地区的长官。
C.国:诸侯王的封地,周代实行分封制,除中央直辖土地外,其他土地分封给诸侯,成为诸侯国。
D.万国:万方,指各地诸侯,《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后引申指整个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他精心考虑怎样用料会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B.梓人说他到官府干活谋生,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C.京兆尹修建衙门,作者看到聚集了许多建筑材料和工人。有的拿斧头,有的拿刀锯,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
D.作者认为,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照着房屋草图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
4.本文借“梓人”的传奇事迹阐述了什么道理?
2021-07-07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始A吾B幼C且D少E为F文G章H以I辞J为K工L及M长N乃O知P文Q者R以S明T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文中表被动,与“燕国见陵之耻”“君既若见录”中的“见”意思相同。
B.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均属这一文体。
C.矜,文中为骄傲自满,与《陈情表》中“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
D.亟,文中为屡次,与“亟不可待”的“亟”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以来,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顾流俗,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当做狂人。
B.柳宗元亲见庸、蜀之犬吠日,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对从师的流俗之辈,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C.柳宗元向韦中立讲述了自己的为文之道,强调要去除“轻心”“怠心”“昏气”“矜气”,使文章含蓄而明快,流畅而凝练,清雅而庄重。
D.文章围绕“取其实而去其名”的论点,分两部分展开论述,前部分论尊师重道,后部分谈写作理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2)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
5.面对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柳宗元表明了怎样的态度并提出了怎样的做法?
2023-06-02更新 | 2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师说》节选)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惑:疑惑
B.圣人无师                  常:一般的
C.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精通
D.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2.下列对选文(二)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B.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
C.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D.蛮夷,古代泛指周边少数民族,文中指柳宗元被贬之地柳州。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B.选文一运用感叹句、反问句,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感情激越,增强文章说服力。
C.选文一结尾交代写作原因,作者借此文送李蟠来抨击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风气。
D.选文二通过多种论证方式,如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揭露当时师道衰落的社会现实。
5.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2024-01-12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