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1191459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2.本学期,课本上也有一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你能写出它的诗名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岑参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注①使院:即北庭节度使的官署。②门关:门闩。③饮砚:鸟影掠过,如饮砚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闲”字,总领全诗,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日无事”揭示“闲”的原因。
B.颔联描写公府内景物。“侵”“上”写出草根、青苔逐渐变化的发展形态,体物精细。
C.颈联写公府之外景物。上句写飞鸟形象鲜明,下句场面开阔而极有边塞特征。由远及近,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
D.此诗是诗人赴北庭任职时与李判官的酬和之作,全诗笔法轻松疏淡,却意味深远。
2.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1-15更新 | 5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注:饶睡:贪睡。昼分:中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昼梦”,有白日梦之意,这里杜甫借用宰予昼寝的典故,说自己如朽木难雕,成不了大器。以此为题,含有作者的自嘲之意和愤激之情。
B.“不独”二字,既直接显示了诗人白昼倦怠,贪睡不醒的原因,又委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
C.“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句中,用一“ 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D.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人民的同情,对没有贪官污吏清明政治的到来充满了坚定信心。
2.本诗紧扣“梦”展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9-01-24更新 | 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1】如流水涵青蘋【2】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3】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释:【1】炯:光明的样子。【2】青蘋:浅水生植物。【3】山城:当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馀春景物,富于动感。
B.“褰衣”二句移步户外,静赏一派月夜景致。
C.在洞箫声中诗人看月落杯空,为此惆怅不已。
D.全篇紧扣题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颇可玩味。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请通观全诗,在“杏花”与“月”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19-10-24更新 | 3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