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1193316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钟离意字子阿。少为那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疲,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欲,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快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踢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此藏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车驾数幸广成苑,意以为从禽废政,常当车陈谏般乐游田之事,天子即时还宫。

时诏赐降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

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尝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之。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痰言曰:“郎出!”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赦之。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惟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会连有变异,意复上,帝虽不能用,然知其至诚。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遗言上书陈升平之世,难以急化,宜少宽假。帝感伤其意,下诏嗟叹,赐钱二十万。

(选自《后汉书·钟高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B.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C.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谷/皆在臣/臣当先坐
D.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邮,汉代郡府属吏。职掌督送邮书,并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B.显宗,帝王谥号名。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胡,古代泛称北方边地和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
D.疏,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书,也称“奏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离意富有仁德。会稽发生大瘟疫时,钟离意亲自照看病人;后来任堂邑县令时又同情防广,允许他离开监狱替其母亲办丧事。
B.钟离意不受胜秽。朝廷下诏将张恢贪污的财物分给大臣,钟离意分到珠宝,但他把珠宝放地上表示不接受,皇帝改用库钱赏赐给他和其他大臣。
C.钟离意敢于谏言。皇帝多次到广成苑打猎,钟离意认为这样做会荒废政务,经常挡住皇帝车马进行劝谏,皇帝每次只好当即回宫。
D.钟离意忠心可鉴。钟离意在遗书中向皇帝陈述太平盛世、宽以执政的道理,皇帝对他的心意既感动又伤感,下诏表示感叹,赐给他二十万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2)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5.面对皇帝派人探听他人隐私导致公卿大臣多次被诋毁的情况,钟离意与其他朝廷大臣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最高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D.永平,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就是皇帝的年号,新皇登基,为了与上一任皇帝区别,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会取一个新的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C.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班固勤于钻研。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要刨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2017-03-14更新 | 1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服,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

(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①俞:叹词,表示允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B.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C.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D.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文章当中表示朝廷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擢、拜、引等。
B.大学,即太学,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和最高学府。在太学里教授生徒的学官为博士。
C.太傅,帝王的老师或辅佐大臣,位列三公。文章内太傅与少傅都是辅导太子之人。
D.阳,文中指山南水北,表方位。阳还可表示凸起,如阳文,即镌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从小好学,为人谦虚。桓荣少时就到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汉世祖想任用他,他叩头推辞,说自己经术肤浅,不如同门郎中彭闳和扬州从事皋弘。
B.桓荣通晓经书,学问精深。汉世祖召见桓荣解说《尚书》,夸赞他讲得好,让其入宫教授太子;每次朝会让他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世祖感慨自己得到他差一点晚了。
C.桓荣被委以重任,多次受赏。汉世祖为太子选老师时,因为博士张佚的争取,桓荣才被选为少傅,并得到车马的赏赐;老了回到封地后,汉显宗去看望他,加以恩赏。
D.桓荣身为帝师,深受尊敬。汉世祖时,身为太子少傅的桓荣常常住在太子宫中,桓荣曾卧病在床,太子早晚派人询问病情;桓荣去世,汉显宗亲自换上丧服为他送葬。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桓荣在太学时,太祖评价他为“此真儒生也”,其依据有哪些?
2022-05-12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强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


(注)①覆车:比喻失败的教训。②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A.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B.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C.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D.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C.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B.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D.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2)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
5.杜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1-12-21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